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二十大代表们表示,奋进新征程,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幸福生活水平更高、成色更足、内涵更丰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桂珍代表说,“十年来,依靠党的好政策,乡亲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整村脱贫、绿满山川,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21年的8000多元,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村的变化就是见证。”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雪峰村党支部书记立克拢拢代表说,“28.5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圆了村民的脱贫梦,乡亲们都觉得生活很‘巴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着力改善乡村、山区、边远地区教学条件。”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代表说,教育优先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河南省商丘市委书记李国胜代表说:“近年来商丘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用上‘放心水’‘安全气’‘满意暖’。大力实施‘美好城市’工程,下足绣花功夫补短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阴市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86%以上,建成几十个公园,成功获评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江苏省江阴市委书记许峰代表介绍。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代表们表示,十年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代表们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老一幼”关乎民生福祉。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和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
“我们要加大专业设施供给,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平衡充分、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广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许红代表说,广东省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举办托育机构。目前,广东省托育服务市场主体达6100多家,可提供托位32万多个。
天津市河西区委书记李学义代表介绍,河西区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区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5个,形成符合老年人需求的“15分钟服务圈”。接下来将从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形成更加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代表说,要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利性,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改善就医服务体验。
代表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享有、便利可及,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征程上,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代表们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本。代表们表示,要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坚实基础。
“稳住岗位,防止返贫就有了坚实支撑。要持续关注脱贫劳动力就业问题,注重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质量。”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代表说。
健全完善制度,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兰伊代表说,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
加大改革力度,补齐民生短板。“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改造老旧小区138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465部,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代表说,要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顺应百姓期待,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的青年公寓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将为约3000名产业工人提供‘一站式’居住保障和生活服务。”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灵峰社区党委书记史孟艳代表说,将通过实施住房保障、技能培训、子女托管等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外来务工者愿意来、留得住,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代表们表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的赶考之路上,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交出新时代更加优异的答卷。
(本报记者贺勇、王明峰、黄超、窦皓、路畅、戴林峰、程龙参与采写)
吴长碧代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市场主体是稳定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昭通彝良供电局总经理助理吴长碧代表表示,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要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切实稳住市场主体,增强企业创造和稳定就业岗位的能力。政策要精准发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吴长碧说:“作为企业,我们将开拓更多优质岗位,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开展专业培训、就业工厂等项目,传授劳动技能,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就近就业机会。”
(本报记者黄福特)
杨汝倩代表——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名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工作人员,在平日工作里真切感受到社会保障关系每一名群众,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至关重要。”天津市便民专线服务中心党委委员、运行管理部现场班长杨汝倩代表说。
杨汝倩表示,社会保障制度的各项改革举措要加快落地见效,让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能更便捷地参加社会保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用心用情为民服务,让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本报记者王瑨、常钦、宋静思)
张晓静代表——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适老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河北省遵化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张晓静代表说,我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接下来要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适老化水平,推进老年健康预防关口前移,促进老年健康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健康服务需求已成为老年人最急迫、最突出的需求之一。”张晓静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老年病、康复医学、安宁疗护等科室,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等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同时,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贺勇)
刘韦达代表——
持续提高饮用水质量
群众衣食住行相关领域的公共服务质量,事关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持续提高饮用水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湖南省邵阳市自来水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刘韦达代表说。
刘韦达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供水事业取得飞速发展。近年来,邵阳市以安全、优质、高效供水为目标,积极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谋划供水体系建设,着力升级生产工艺、严格水质检测、落实服务细节、完善节水设施,为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优质水。今后要通过管理强企、智慧赋能,加大水厂智能化控制改造力度,加快智慧化信息平台建设步伐,着力加强企业发展、服务升级、供水提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本报记者申智林)
丁海燕代表——
让特教学生接受更优质教育
“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与保障。”安徽省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丁海燕代表说,这十年,特殊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蚌埠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以上。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教学课程的设置更丰富、更充实,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显著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让我备受鼓舞,充满期待。”丁海燕表示,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将让更多特教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一方面,围绕随班就读提升质量、送教上门增强实效,更好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更多元更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本报记者孙振)
杨林兴代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感受深切,备受鼓舞。”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杨林兴代表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泸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杨林兴表示,泸州市实施工业方式治理、农业方式修复、自然生态涵养净化的系统治理模式,狠抓水污染防治,长江出川断面水质、赤水河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新征程上,要统筹抓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生态产品价值、人居环境品质,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中心城市,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本报记者王明峰)
吴志花代表——
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新时代十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些变化我们都有目共睹。”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云东街道同仁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志花代表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这十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如今的同仁家园社区,空气清新,有花有草,道路整洁,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新风尚。
吴志花表示,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谋划和推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一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
(本报记者常钦、宋静思、徐雷鹏)
在党的二十大开设的“党代表通道”上,浙江淳安县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丽娟分享了近年来的山乡巨变。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每年村里分红,通过远程医疗让省城专家看病……下姜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下姜村”正在描绘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推动幸福生活步步高。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强调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党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宏观视角,最能看出趋势的变化;微观案例,最能感受政策的温度。十年来,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八成,到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再到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一个个数据成为民生改善的真实写照。而高铁时代,途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列列“慢火车”,成为老乡的上学车和致富车,兑现着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承诺;一次次集采谈判,让患者医药负担大幅降低,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社区街道,一个个老年人食堂,为空巢老人送上暖心服务,折射出尊老敬老的风尚。真真切切的实惠,实实在在的好事,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兜牢民生底线;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拉动投资,补齐民生短板……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做好做大“蛋糕”、切好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必须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再到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详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话语引发热烈掌声。锚定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聚焦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定能不断为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8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