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王明亮摄(新华社发)
我们应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二十大代表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断作出新贡献。
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各国人民热切期盼通过发展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指出,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外商投资法、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十年来,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代表说,中国目前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作用不断放大,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推进。“十年来,贸促事业实现全方位变革、高质量发展。我们积极为中外经贸合作牵线搭桥,举办大量展会论坛,参与多边机制工商界活动,提供商事法律服务。一个越来越开放的中国,正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历经9年耕耘,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一大批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代表告诉记者:“中交集团在共建国家重点推进‘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四大业务领域建设,在助力‘硬联通’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生态环保,促进民心相通。”
环顾当今世界,全球发展进程遭受严重冲击,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更加突出。为推动国际社会重新聚焦发展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积极响应和支持。
中国不仅是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者,也是落实倡议的行动派。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宣布了中方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32项务实合作举措。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代表表示,中方推出的举措符合各方迫切需求,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承担重要使命,包括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建立全球发展项目库,举办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等。
计利当计天下利。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今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时强调,国际社会要摒弃零和博弈,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
一批又一批中国蓝盔英勇出征,深刻诠释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承诺。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某旅“红一连”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着深厚渊源,中国首次向海外派出的整建制维和步兵营中,就有“红一连”战士的身影。曾于2015年赴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红一连”政治指导员郑纪文代表向记者介绍了中国蓝盔的不断成长:维和部队构成由单一军种为主向多军兵种拓展,任务类型从支援保障向综合多能转型……“这些变化背后,是中国军队维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促进人类和平发展、造福各国人民的有力担当。”郑纪文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各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中国始终站在抗疫国际合作最前线,推动各方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代表说,国药集团第一时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冠疫苗,在多个国家开展疫苗合作生产,国药新冠疫苗接种人群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新征程上,中国愿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同行,落实好全球安全倡议,共同开辟迈向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康庄大道。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时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需要汇聚起文明的力量。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加强人文合作,推动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新时代的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不断加强同各方的交流互鉴。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书记、会长林松添代表表示:“全国对外友协聚焦友好城市、友好协会、友好组织、友好人士‘四个友好’,致力于促进中外友好交流、文明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全力拓展和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十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我国提出的很多金融方案正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国立代表告诉记者,建设银行首批加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作为发起单位加入“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举办了近30场绿色主题跨境对接撮合活动,推动境内外1600多家企业进行绿色产业对接,积极探索多元绿色国际合作。
在中国携手各方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绿色技术正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清洁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时旺代表告诉记者,近十年来,中国华能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密切合作,成功立项中国牵头制定的首个碳捕集国际标准,实现了碳捕集技术向发达国家的转让,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科技力量。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代表们表示,新征程上,中国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李晓宏、刘军国、李欣怡、宦翔、俞懿春、杨迅参与采写)
齐玉代表——
为共建美好未来指明前进方向
“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和使命担当。”外交部党委书记齐玉代表表示,这一重要主张为人类社会共建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进步的鲜明旗帜。
齐玉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引领下,我们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新理念新主张,在各领域、各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积极成果,赢得了广泛欢迎和支持。
齐玉说,外交战线将不断增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旗帜,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本报记者李欣怡整理)
吴孔明代表——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合作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代表表示,农业科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中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
吴孔明说:“中国农科院将继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与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有关资源和经验,助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
(本报记者宦翔整理)
张伯礼代表——
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代表说。
“我国始终站在抗疫国际合作最前线,向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张伯礼说。
(本报记者李晓宏、杨彦帆整理)
林占熺代表——
菌草援外促进当地增加就业
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菌草援外的第一站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项目为巴新开辟了一条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代表表示。
“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这是中国人民从自身摆脱贫困到兼善天下、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生动诠释。”林占熺说。
(本报记者李晓宏整理)
王耕捷代表——
把中老铁路维护好、运营好
“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8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过850万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耕捷代表说。
王耕捷介绍,昆明局致力于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打造黄金线路,让中老铁路赋能大开放、带来大物流、激活大产业,助力区域发展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杨文明整理)
田卫国代表——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一带一路”搭建了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我们全力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努力提供高品质的建设服务,推进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建筑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代表表示。
田卫国说:“我们陆续承接了一批加强‘硬联通’、促进‘软联通’、见证‘心联通’的海外重大工程,在21个国家有项目落地。”
(本报记者杨迅、丁怡婷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6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