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交通大国阔步迈向交通强国

刘志强    2022-05-02 07:00:09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们坚持创新引领,高铁、大飞机等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纵横神州、联通内外,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

掘进,再掘进!3月9日,全长22.13公里的世界最长在建高速公路隧道——新疆乌尉公路天山胜利隧道中导洞累计掘进突破万米大关,为日后贯通打下坚实基础。总投资约761亿元的乌尉公路包项目既能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又能打通一条连接南北疆的高速路新通道,为当地发展带来新契机。

延伸,再延伸!3月17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始铺轨,项目全面进入线上施工阶段。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大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77.42公里的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使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步入“一小时生活圈”。

我国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模体量、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约528万公里,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超2万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万公里,境内运输机场达248个,“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今日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更加强大。

“高铁通了,高速多了,柏油路修到家门口,山沟沟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说起近年来交通的变化,贵州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深有感触: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当地特色农产品卖到了大江南北,智能家电、海鲜水产走进了农家日常生活,“交通先行,一通百通”。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离不开交通先行。交通骨架的持续完善,缩短了神州大地的时空距离,提升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物流运输更加高效畅通。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5万列,快递单日处理量最高接近7亿件,集装箱铁水联运量5年平均增长20%以上……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货物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指标位居世界第一或跻身世界前列。

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动车组列车承担铁路客运量比例升至70%,“日行千里”不是梦;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约71万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8730公里,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的“三通”目标,广大农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居民出行实现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2013年10月,“世界上最难修建的公路”西藏墨脱公路成功打通;2018年10月,创下一系列“世界之最”的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2019年9月,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单体航站楼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2019年12月,全球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通车,开启世界智能高铁先河……一项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相继落成,折射着科技引领中国交通阔步前行的坚实足迹。

从高速铁路、重载铁路、沙漠公路到大型机场、离岸深水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前列;从复兴号系列动车组上线运行、C919大型客机试验试飞到新能源汽车加快推广,国产交通工具装备水平跃上新台阶;从北斗导航、共享单车、网约车、定制公交蓬勃发展,到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能航运、智能高铁、智慧民航、智能仓储配送加速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味儿”更浓,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奋力推动交通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部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02日 01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坚守生态红线 谱写发展新篇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