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用心用情关爱困难群众

2022-04-28 10:04:53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8日 06 版)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狮山社区,家庭医生服务队为老年人测量血压。
王树成摄(人民视觉)

 

安徽省淮北市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图为东湖湿地周边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王 文摄(人民视觉)

 

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谱写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杨 昊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兜住兜牢各类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完善体制机制,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救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各级民政部门把维护困难群众基本权益作为社会救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主动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2014年,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确立了以行政法规规定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8项社会救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应救尽救的“8+1”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作出总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强化了分类救助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家庭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救助帮扶,形成梯度救助体系,实现了社会救助重点从低保群体向低收入群体的扩展,实现了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整和升级;

不断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民政部门牵头统筹作用,建立全国社会救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建立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效益。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主动发现机制,开通部省市县3700多个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电话,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完善社会救助资源库,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机制,将困难群众急难救助纳入相关应急预案。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工作机制,动员引导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志愿者为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促进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高效联动;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持续增加。据统计,与2012年相比,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从106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76亿元,全国城市和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330元、每人每月172元,增长到2021年的每人每月711元、每人每月530元。2012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资金2038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3118亿元。

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帮扶困难群众的民生温度。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正在形成,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

前不久,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水南村村民刘庆章被纳入低保范围。得知自己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他和妻子轻松了许多。

刘庆章为肢体二级残疾,与妻子共同生活,儿子女儿已独立。刘庆章的家庭人均收入虽然超出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但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2倍,属于低保边缘家庭。按照相关救助政策,当地民政部门按“单人户”将其纳入了低保范围。

随着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民政部将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低保边缘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适度拓宽对象范围。与此同时,各地继续实施“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开展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和救助帮扶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认定低保边缘人口431万人、支出型困难人口433万人,全国共有4212万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471万人获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螳螂村村民饶德芳和丈夫都是残疾人,她在家搞畜禽养殖,还种点苞谷、洋芋和方竹,丈夫编竹篓补贴家用,但培养孩子上学压力大。村干部走访了解后,她家被纳入“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进行监测和帮扶。饶德芳成为村里的保洁员,家里还获得低保、防贫保险、临时救助等救助帮扶。饶德芳高兴地说:“多亏了政府和社会的帮扶,我们住新房、有活干,娃娃上学也不愁。”

镇雄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朱绍钊介绍,对纳入监测的“三类对象”,当地根据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进行动态保障帮扶,设立精准防返贫致贫救助基金,目前惠及4691户群众。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努力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各级民政部门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解决“两不愁”问题的兜底作用和解决“三保障”问题的支持作用,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动态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为了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政部门初步建成覆盖6000多万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全覆盖。通过开展数据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易返贫致贫人口等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修订完善低保审核确认、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规范审核确认流程,适度拓宽对象范围。

分类施策,为特殊困难群体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李阿姨,我们给您送东西来了。有什么需求,尽管跟我们说。”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民政局与社区工作人员来到桃林路社区困难群众家中,送上蔬菜、大米、消毒液等物资。

疫情防控期间,甘肃省对特殊困难群体综合运用临时救助、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多种政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对急难救助对象,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情况;对新申请社会救助的,适当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加快办理进程。

近年来,各地针对不同特殊困难群众分类、精准、综合施策,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对因灾情或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情况紧急的实施“先行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积极推进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用足用好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有效缓解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2021年,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1089万人次,平均救助水平为1147元/人次。

2019年12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完善“物质类救助+服务类救助”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式为方向,着力完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的政策措施、标准规范和监管机制。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收集救助对象的服务需求,形成137个服务需求清单,梳理117家社会组织等有资质有能力承接服务主体清单,将二者精准对接;山东省荣成市实施特困人员精准服务项目,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生活照料六大类服务,有效提升特困人员的幸福感……各地积极回应困难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探索推进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类救助+服务类救助”模式转变。

针对一些迫切需要提供照料服务的“事实三无人员”无法纳入救助供养、生活面临困难等情况,民政部新修订了《特困人员认定办法》,适度放宽认定条件,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可及性,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均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

当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157.7万人和1471.7万人;全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已达144家,床位6.7万张,初步满足困难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需求;截至2021年底,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697.4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257.2元……针对不同特困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让各类特殊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我们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国民生保障网将织得越来越密实,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将会更加精彩。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8日 第 06 版)

 


 

精准帮扶有效率(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窦瀚洋

前不久,当工作人员联系到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塔下街社区的周心时,她的第一反应除了感动,还有些许惊讶:“这段日子为了治病,已经花了近12万元治疗费,没想到今天政府主动找上门来帮忙办理精准救助。”

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周心在入职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胰腺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这让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困难加重。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社区网格员程佳能敲开了周心的家门。原来,在对有关部门提供的医疗费用4万元以上疑似救助名单进行排查后,街道锁定了周心家的情况,对比符合精准救助条件后,便立即联系社区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

从发现精准帮扶对象到完成兜底保障,前后不到1个月,吴兴区兜底民生保障为何如此高效?

吴兴区民政局副局长沈宏斌说:“这几年省里推行‘大救助’信息系统建设,我们打通了医保、教育、住建、公安等26类部门数据,并可对车辆、房产等26类数据和73家银行存款信息进行核对查询,去年又实现了对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单人户的精准筛查。”

据介绍,目前,吴兴区已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将特困、低保、低边、支出型贫困等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比例提高15%—20%,提高患重特大疾病等家庭及困难家庭适龄学生等救助比例;实现事实无人供养的在册困难家庭老人机构赡养。2021年以来,全区已完成救助13836人次,基本兜牢民生底线。

“下一步,我们要确保困难群众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沈宏斌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8日 第 06 版)

 


 

及时救助有力度(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范昊天

走进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八泉街道月亮山社区一处老旧的居民楼,不到50平方米的小房子,住着小夏一家五口。2021年9月,小夏被诊断为肌张力障碍,这是一种罕见病。昂贵的手术和治疗费用,一下子把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击垮了。

近年来,针对小夏家这样的困难家庭,黄石加强监测预警,持续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我们通过定期主动收集残联、医保、人社等部门信息,以及根据社区、街道等走访了解的情况,分层分类建立困难群众信息库。”西塞山区社会救助负责人刘小佳介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立即纳入救助;暂不符合条件的低保边缘户、低收入高支出等其他困难群众,纳入监测预警库。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小夏家的突发情况,立即为他们申请了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合计4万多元的救助款陆续到账,解了小夏一家的燃眉之急。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小夏家人,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还可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黄石市推行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制,对认定的诚信申请人,可以免除9类14项证明材料,只要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审核便可办理低保。10多天后,小夏的低保证就办了下来。不仅每月有650元的低保补助,看病住院还能报销70%。

“过去群众办理低保没有一个月时间办不下来。”黄石市社会救助局局长刘辉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7户455名救助对象采用简化程序纳入低保,审核确认时限缩短为10—15个工作日,经办服务效率明显提高。该市还实施了诚信申报与失信惩戒并重举措,对于“骗保”等行为人,按程序停止社会救助,追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并视情况进行行政处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8日 第 06 版)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潮头观澜)
李昌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项项针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举措,织就了一张细密的民生兜底保障网,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从“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为刚脱贫的低保户制定“扶上马、送一程”的低保渐退政策,再到建立覆盖6000多万人口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防止返贫……一项项民生暖政、一条条兜底举措,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社会救助是扶危济困、救急解难的兜底性制度安排,关系困难群众安危冷暖,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爱心和温度。从2014年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编织完备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到2020年中办、国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发布,分层分类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正在形成。在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中,中央统一决策部署,各地适时实行紧急情况“先行救助”、特殊情况“一事一议”、简化临时救助程序等灵活政策,“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努力将疫情、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温度,以及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是特殊时期,越需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越需要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疫情防控期间,一项项硬核措施织就一张严密的兜底保障网,折射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就必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确保新征程上同样“一个也不能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28日 第 06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接续奋斗,绘就壮美画卷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总书记勉励中国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总书记勉励中国青年: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