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04-18 09:22:14    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江西贵溪市发动机关键技术及机理研究工作站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测试。
卓忠伟摄(影像中国)

 

福建三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城发广场分园,孩子们在做游戏。
范乐凯摄(影像中国)

 

广东大埔县青溪镇红色遗址棣萼楼,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江西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新貌。
朱海鹏摄(影像中国)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高质量发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
本报记者 颜 珂 王 丹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革命根据地……座座红色地标,在赣闽粤三省交界处的崇山峻岭间,矗立起彪炳史册的丰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原中央苏区考察调研,对老区群众始终记挂在心:“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苏区的老百姓们。”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如今,原中央苏区的乡亲们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迈入全面小康,正阔步走向新征程……

行走在这片红土地,在苍翠绵延的山岭间,在锦绣如画的大地上,在繁忙运转的工厂设备旁,在幸福洋溢的张张笑脸中,都可以领略到新时代的原中央苏区新面貌。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接续奋斗新征程

大山环抱的赣南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底子薄,贫困人口多,曾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鳞次栉比的蔬菜棚延伸到远方……大棚里,绿色秧架下,颗颗番茄圆润鲜红,村民林秀花熟练地采摘着果蔬:“一月能赚2000多元。”这个富硒蔬菜基地,成为她如今生活的新希望。

5年前,丈夫患了重病,治病欠了不少钱,林秀花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好政策“兜”住了这个家:2018年,帮扶干部介绍她的大儿子到于都县的服装产业园做工,又为她家申请了低保补贴和教育补贴,还介绍林秀花到蔬菜大棚就近工作。“离我家很近,干完活,还能照顾家里……”林秀花说。

生活好起来的,远不止林秀花一个。2012年,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赣南原中央苏区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在赣州,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奔上了小康路。

在梓山镇潭头村有一面墙,上面绘满了村民的笑脸。指着墙上自己的笑脸,73岁的孙观发高兴地说:“生活这么好,我要跟儿女们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

仲春时节,步入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茶农杨文春聊起今年的光景:“初春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雪,今年的春茶特别好!”

种上生态茶,用上智能化生产设备,探索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过去一年,杨文春的茶叶优质率、精制率不断提升,收购价也提高了不少。“茶一直是我们这里的支柱产业,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茶产业的科技化水平。”杨文春说。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奋斗,老区群众有了新期盼……

绿色招牌越擦越亮,生态饭越吃越香

武夷山国家公园物种“大家庭”,又添新成员。今年初,武夷山国家公园对外公布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武夷林蛙、无凹带蜉金龟、武夷山毛泥甲等6个新物种被首次发现。至此,武夷山新发现的物种数量已达11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秀美的生态环境,也是原中央苏区重要的资源优势和品牌。

旭日初升,阳光洒进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马头山生态公益林场。护林员吴新民一边打开手机里的“林长通”APP,一边走进莽莽青山……

如今,抚州市1541名专职护林员的日常巡护情况都在智慧平台实时显示;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征乱占等情况可被及时发现。森林资源监管全天候、一体化,已经迈入“云”时代。

从林长制、河长制,到法治化保护、智能化监管……原中央苏区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养蜂能人钟亮生对此有真切的体会:“养蜜蜂关键在蜜源。以前,砍树多,蜜源少,一箱蜜蜂产不了10斤蜜。现在,林子密了,蜜源多了,产量也翻了一番多。”

养蜂16年,钟亮生的养殖规模多达2300箱,“前不久,蜂蜜丰收了,我们通过直播带货卖得很快,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从福建发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人们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有效控制了森林资源消耗。林改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武平全县造林面积超过此前25年的总和,森林覆盖率高达79.7%。百香果、象洞鸡、乡村游……绿色经济风生水起。

行走在原中央苏区的大地上,但见绿色招牌越擦越亮,群众的生态饭越吃越香。

加强创新引领,老区产业提质增效

一条传输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有序运送至生产车间,在智能生产线系统的控制下,装配式生态框、装配式路基板等绿色建材产品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装配式生态框、装配式路基板等各种绿色建材,成为建材市场上的热销品,畅销珠三角地区。眼下,蕉岭县正着力打造“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链。

广东省提出,推动老区苏区产业提质增效,鼓励省属企业、民营企业投资带动发展,支持梅州等地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东省财政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对落地老区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同步予以支持。

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蛟洋新材料产业园,一个个强强联手的企业组合引人关注。

吉利科技集团、巴斯夫杉杉等企业“牵手”,投资组建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做锂电三元前驱体材料。“吉利科技集团有丰富的废旧动力电池原料,巴斯夫杉杉有技术优势。多家企业联合,共同参与新能源科技创新。”负责人石小东说。

凭借产业协同配套的先发优势和前瞻性布局,上杭的新材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产值过百亿元,2021年则接近200亿元。

抓举、抬臂、绕线、充磁、组装,几十台蓝色的六轴工业机器臂各显身手,一条无人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上,稀土永磁伺服电机正源源不断地下线……这款电机由中科拓又达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造’显身手、延伸产业链,我们的稀有金属产业有信心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向1000亿元的规模。”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的重任,又落在了这片红土地上。

消息传来,原中央苏区的干部群众鼓起新干劲:“一定继续发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走好走稳!”原中央苏区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6日 06 版)

 


 

江西赣州国际陆港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振兴发展 乘风而上(喜看老区新变化)
本报记者 杨颜菲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春风吹过高大的龙门吊,阳光洒在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上。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4月8日,赣州国际陆港今年第六十列中欧班列正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出……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曾经是原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如今坐落于南康区的赣州国际陆港,日吞吐量600标箱,中欧(亚)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

赣州港的发展,还要从南康家具产业说起。家具是赣州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所需木材80%依赖进口。乘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东风,当地有了一个想法:把木材入境的口岸就放在南康。

2015年1月19日,赣州进境木材检验检疫监管区直通运营,进口木材可以从深圳盐田港直通南康。

受益于赣州港的直接带动,南康家具产业产值从建港前的百亿元增长到超2000亿元。“外贸规模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全面。”赣州陆港铁路运营公司总经理刘立平说。如今,赣州港已成为集国际物流、海关监管、保税仓储、数字经济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内陆口岸。

“我们尝试铁海联运模式,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刘立平说,“和盐田港共建赣深组合港,同港同价同效率,建设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常态化开行深赣欧班列。如今老区牵手特区,乘风而上,曾经的开放末梢成了开放前沿。”

 


 

福建三明探索实施“跨村联建”农村党建模式——
建强战斗堡垒 汇聚发展动能(喜看老区新变化)
本报记者 刘晓宇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一款名为“寻味俞邦”的特色小吃包时下颇为走俏:它集纳了面条、辣酱等十几种来自俞邦村周边的美食。半年不到,网销量突破10万份。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长阜村面干厂厂长罗奋忠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片区小吃更丰富了!”

罗奋忠口中的“片区”,是指夏茂镇的俞邦片区。近年来,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俞邦村,知名度日渐彰显,年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

如何让品牌效应延伸到更广范围?“我们的答案是依托‘跨村联建’农村党建模式,实现‘抱团发展’。”夏茂镇党委书记张卫华说。夏茂镇以俞邦村为联建主体,联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2个经济合作社党支部,成立俞邦片区党委。

着力破解村庄规模小、经济基础弱、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7年起,三明市探索组建以强带弱型、产业主导型、村企共建型等类型的联村党组织,走出了具有老区特色的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联村党组织194个,覆盖717个村,占总数的41.3%。

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正忙着为“通汶联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方案奔波……他从部队转业后当选了村支书,与乡亲们一起团结奋斗。经过几年发展,如今的半山村已然焕然一新。

据了解,三明市同步实施“人才回引”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村任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头雁”作用。

 


 

以实干赢得实绩(一线感悟)

洪懋旦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在江西瑞金,九堡镇产业基地的脐橙花香,油茶喜人;在福建三明,沙县小吃探索转型,尝试新工艺,传承老味道;在广东梅州,智能化生产线紧张作业,绿色建材产业链逐渐形成……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这片红土地上,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脱贫之后谋振兴,苏区广大干部群众都铆着一股劲。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进发,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代代相传。

近年来,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党委政府精准施策、主动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以实干赢得实绩。在赣州经开区,每个干部的工作牌上都印着一句话:“始终把做好服务作为自己最大本分。”从改善基础设施,到加大帮扶力度;从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到鼓励探索机制改革;从保护生态资源,到发展绿色经济……一切工作都要真抓实干做出实效,才能“创造第一等工作”,开创发展新局面。

赣南曾经传唱着一首山歌:“正月里来是新春,红军发我土地证,四四方方一张纸,圆圆巴巴一颗印。”歌谣唱出了当年老乡拿到土地证的喜悦。如今,歌词又添新内容:“喜连连来笑连连,山林天地再确权,感谢党的政策好,农民吃了定心丸。”在确权的土地上,原苏区人民创新思路,盘活资源,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正在奋力振兴发展!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1933年,中央苏区曾发布一份《中央政府修路计划》所附干路图,以瑞金为中心,22条干路向四周延伸。如今,干路图已从图纸变为现实。道路一通天地宽,原中央苏区驶入了发展快车道,老区人民群众正意气风发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继续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反向扫码”暖心便民

“反向扫码”暖心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