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杭州萧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整合执法力量 提升治理效能

窦 皓    2022-12-23 07:52:37    人民日报

“之前各个部门轮流来检查,大伙儿费时又费力,现在是‘综合查一次’,省心了不少!”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新华村,夜宵店主王师傅的店面刚刚接受了一次“全面体检”。根据最新梳理的执法目录,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对店铺消防、环保、市容等方面做了全面检查。

同样欣喜的还有宁围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大林。“以前‘看得见’但是‘管不着’,现在‘看得见’又‘管得好’!”他说,以前新华村晚上堵得水泄不通,街道秩序不好。如今路上车辆停放整齐,夜市井然有序。相比去年同期,村有效警情下降32.5%,矛盾纠纷量下降56.6%。

这是杭州萧山“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缩影。今年以来,浙江省围绕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进行省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通过队伍整合、力量下沉、统一指挥、数字赋能等措施,实现“综合查一次”,大力整治各类难点问题。

“改革的关键在于赋权基层,推动行政执法力量的下沉。”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倪国锋介绍,通过打破条线、身份等限制,各个领域的执法人员向基层综合执法部门集合,实现了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

目前,萧山已组建22支乡镇、街道层面的综合性行政执法队伍,这些执法队伍由乡镇、街道统一领导,承担了六成以上的行政执法任务。为此,萧山因地制宜将高频高发易处理的350项执法事项作为“基础事项”,赋权给此前没有执法力量和权限的镇街实施。自6月实施赋权以来,截至10月底,各镇街累计查处行政违法行为达4300余起。

“从只管一件事,到要查多件事,真正实现‘查一次’,融合必不可少。”新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沈建华对此深有感触。街道里,整修一新的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集合了受理窗口、矛调中心、共享法庭、指挥中心等基层治理多个功能模块。他和来自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同事不仅在一起办公,每周还要共同进行法律法规交流和业务学习研讨。

此外,新街街道还建立了由22名党员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以党建为统领,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街道的4个执法中队实行“综合+专业”建队模式。融合多部门执法人员的综合中队与社区网格员负责日常划片管理,专业类案件则交由专业中队负责,实现“专业力量条抓、统筹力量强块”的高效协作。

在萧山,空间融合基础上的队伍和职能融合实践已经在各个街道推广开来。镇街之外,萧山区级层面还设立了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统筹行政执法力量的同时,将投诉举报、执法行动、日常监管、部门任务等交由镇街落实,推进行政执法争议的议事协调,研究分析执法推进中的问题。

解决困难挑战,流程也形成闭环。这天下午,义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周情分析会如期举行。“一网统管”事件472件次、存在1起未在18小时内受理事件……会上,每个执法领域的负责人摆数据、谈问题,对提升执法效果提出个人意见的同时,还要对一些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进度组织评议,共同探讨下周工作思路。“只有让执法过程形成闭环,实现规范方便可监督,老百姓才能放心。”义桥镇镇长、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陈钢说。

如今,陈钢和他的同事有了好帮手。萧山“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推出,搭建起多跨协同的有效平台,执法监管事项平台全部可查之外,更实现了行政检查和处罚办案全程网办、自动留痕。同时,“公安110、信访12345、基层治理四平台”三大业务系统集成,将“上级交办、本级发起、下级上报(投诉举报)、智能分析(AI预警)”的各项事件上下贯通,实现了体系间的相互融合。

此外,萧山在浙江省执法监管数字应用的基础上,还建立职责透视平台,从执法效率、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温度等4个维度,针对接受过“综合查一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4类群体,对综合行政执法进行评价。今年8月以来,群众满意度评价达2793人次,满意率达87.7%。

截至目前,萧山63.5%的行政执法量由综合执法部门承担,662名执法人员下沉街道,下沉比例为77.3%。同时,累计精减执法人员编制113名,部门专业执法队伍种类精减65.2%。

“萧山是浙江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区县,拥有超21万家的市场主体,社会治理更显重要。”萧山区委书记王敏表示,“我们将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在行政执法力量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提升政务服务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改革先行先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3日   第 02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