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常州天宁公安优化勤务机制盘活一线警力

顾燕 王军    2022-11-01 17:02:57   

今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针对警力不足等难题,从“机关”优化资源配置和“基层”深化警务改革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实践警力无增长改善,进一步缩减机关警力、增加一线警力,有力增援和服务一线实战。

科学配置,紧扣一线调警力

针对警种单打独斗、信息分散、指挥调度程序繁琐等突出问题,常州天宁公安分局组建“情指行”一体化作战中心,明确统筹规划“组织者”、警务资源“调度者”、运行质态“管理者”的功能定位,由分局刑警大队等警种业务骨干入驻办公、捆绑作业。与此同时,重塑打击体系,建立大数据侦查中心、成立四个责任区刑警中队,促进发挥专业优势,避免内部消耗。

 

 

“我们将158名机关民警划分为8个行动中队,健全任务发起、实战训练等6大保障机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集中清查、街面巡防等工作。”天宁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冯杰介绍,今年以来,他们严控分局机关人员数量,建立健全机关民警遴选、借用办法和交流制度,把有限警力最大限度推向实战一线。

与此同时,天宁公安分局建立机关和基层警力“双向交流”机制,坚持每半年开展机关民警下基层活动,优选基层民警至机关跟班学习,使警力从“单向流动”向“双向互动”转变。今年以来,已开展3批次49名机关民警下基层,12名基层民警到机关跟班学习。

为优化警力配置,制定《天宁分局派出所警力配置效能评估办法》,围绕综合绩效、年龄结构等设置警力配置效能评估值,结合现有警力、管辖人口数量、企事业单位数量、地域面积、警情数量、违法犯罪情况等基本要素,科学测算工作量,推动警力资源向警情多、案件量大、管理范围广、任务重的所队倾斜,全面优化队伍结构和警力配置,提升整体队伍战斗力。目前,派出所等一线实战警力占比近七成。

固本强基,盘活一线增警力

今年以来,天宁公安分局扎实开展以提升全警15项核心能力为抓手的“1415”能力提升行动,充分运用“警营夜校”、轮值轮训等形式,针对性地组织民警、辅警实战轮训,增强综合能力素质。目前,已组织开展“警营夜校”108场次,轮值轮训17批次408人次。

“我们成立3个民警随岗培训基地,组织10名新警开展随岗培训,打牢民警职业发展基础。同时采取笔试、上机操作、结构化面试等方式,组织开展技能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有力加强队伍综合素养。”天宁公安分局政治处主任张宛栋介绍说。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先锋励警”工程,让全警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实现警力向内挖潜。每季度围绕基础工作、侦查破案等7个维度分别评选2名“季度岗位先锋”;每年度深度挖掘10位重量级“警营工匠”,对涌现出的典型及时予以表彰。通过打造“先锋走廊”,定期举办“实干笃行、不负韶华”等主题榜样教育活动,开办“先锋讲堂”,辐射带动各所队主动营造学习先锋、崇尚先锋、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

此外,天宁分局升级改造12个派出所,完善宿舍、健身房、警察书屋等基础设施;组织户外拓展训练、警娃进警营等活动26场次。制定《天宁分局警务辅助人员重大事项祝贺慰问制度》,为辅警配齐警用服装等,在全市率先实现辅警队伍由外向内整齐划一,提升辅警获得感。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借警力

今年以来,天宁公安分局通过自主研发“智慧派出所”“智慧政保全息管控平台”“合成侦查综合应用平台”等实用软件,组建“无人机”宣传、侦察一体战队,推出RFID射频技术应用、4G执法记录仪等一系列实战管用、民警好评的智慧警务产品。同时以新一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科学布建视频监控,推动基层派出所实现向科技要警力的转型,最大限度释放警力、提升核心战斗力。

 

 

为激发辅警队伍活力,提升整体战斗力,天宁公安分局以深化辅警管理改革为契机,优化辅警队伍管理,创新辅警党员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成立辅警党支部,所有党员辅警统一收编管理。2021年以来,共发展辅警预备党员11名,100余名辅警在防控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累计611名辅警获得分局表彰、33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先后涌现出“常州最美辅警”朱炜等一批先进党员辅警典型,在全市公安系统辅警党员管理中树立标杆、打造典型。

此外,天宁公安分局积极探索新时代群防群治思路,借力网格化联动机制,依托全区635名专职网格员、2158名兼职网格员,发动包括街道、居委会、治保会、职能部门单位、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在内的社会资源力量,打造“义警”队伍,协助开展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处、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通过“警格+网格+义格”三格融合,有效增援一线警力。(常州市公安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两高两部:开展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