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用“绝户网”捕捞日本鳗鲡1.8万余条

严惩非法捕捞犯罪同时深挖背后黑灰产业链

2022-08-18 10:53:12    检察日报

本报讯(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范云飞 陈志浩)日本鳗鲡是一种濒危物种,在中国、韩国、日本等地均有分布,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被称为“水中软黄金”,也是不少非法捕捞者眼中的“香饽饽”。经查,张某等人利用“绝户网”非法捕捞日本鳗鲡1.8万余条。近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检察院依法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对被告人张某、陈某提起公诉,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被告人俞某提起公诉。

今年钱塘江干流绍兴段禁渔期为3月1日至6月30日。3月以来,张某等人在越城区曹娥江二号闸附近水域,于涨退潮期间非法捕捞日本鳗鲡幼苗。张某等人所使用的网具网眼较小,对海洋生物“大小通捕”,严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非法获利26万余元。4月25日,张某一伙落网。

该案移送越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发现疑点,“日本鳗鲡幼苗存活率低,养殖成本高昂,张某等人捕捞后将如何处理?”“该案可能还存在收购日本鳗鲡幼苗的人员。”于是,检察官前往现场实地走访,通过调看监控视频并询问周边群众等方式,检察官发现张某等人捕捞鳗鲡幼苗后,会售卖给沿岸专门等候的俞某等人。

养殖鳗鲡幼苗需要专业化设备和手段,显然负责收购的俞某等人没有这方面能力,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下游人员?检察官又展开细致摸排,初步锁定了一家养殖场。该院立即引导公安机关开展后续侦查,讯问在案人员,并调阅犯罪嫌疑人的微信聊天记录,最终认定,这家养殖场确实收购了张某等人捕捞的鳗鲡幼苗,经过养殖后销售至日本。

至此,检察机关摸清了该案背后的黑灰产业链,并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同样收购鳗鲡后转卖给养殖场的李某等4人进行追诉。为查明该案的社会危害性,检察官还咨询了专家。“日本鳗鲡生活在淡水河流,繁殖季节会洄游到遥远的马里亚纳海沟,因此很难通过人工养殖获取幼苗。”浙江海洋大学教授赵盛龙介绍,“这导致近年来,日本鳗鲡遭到过度捕捞,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濒危程度与朱鹮相当。”

8月5日,检察机关依法对张某、陈某和俞某提起公诉。刘某等其余10人虽参与非法捕捞日本鳗鲡幼苗,但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系初犯,已退赃,自愿认罪认罚,且愿意承担水生生物资源损害赔偿及相关损害鉴定评估费,检察机关对上述人员作不起诉处理。同时,检察机关向农业农村部门送达检察意见书,建议对被不起诉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目前,李某等4人还在审查起诉中。

此外,因涉案人员在保护鱼类繁殖生长的禁渔期非法捕捞,切断了日本鳗鲡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破坏曹娥江流域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办案检察官已将相关线索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进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 公安部制定出台一系列重点措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17部门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