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房产 > 正文

投资增长,销售下降,一季度楼市怎么看?

左宇坤    2022-04-19 17:40:06    中国新闻网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保持增长,但增速继续下调;房屋销售面积、金额则双双下降。

一增一降,反映怎样趋势?下阶段房地产市场又将如何发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仍偏冷

从供应端看,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65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住宅投资20761亿元,增长0.7%。

“当前开发投资增速位于5%以下的水平,且接近零轴,说明开发投资数据偏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小嫱也指出,开发投资增速继续下调,目前已连续12个月回落,且增速水平创近20个月新低。

另从全国房屋新开工规模看,房屋新开工面积29838万平方米,下降17.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1558万平方米,下降20.3%。房屋竣工面积16929万平方米,下降1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323万平方米,下降11.3%。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这体现了市场仍在延续调整态势,企业开工动力明显不足。

“短期来看,房地产销售市场整体调整态势延续,企业融资端虽有边际改善,但企业整体资金压力仍较大,一定程度上继续拖累新开工、投资规模,预计短期企业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保持高位,投资额调整压力不减。”陈文静表示。

但陈文静同时提到,个别热点城市市场情绪有所修复,这部分地区的新开工情况有望边际改善。

房屋销售面积、销售额均下降

“投资继续受市场低迷拖累,销售端的不利使多数房企较难在土地、施工等方面加大投入。房地产从销售到拿地再到融资的链条整体受阻。”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指出。

销售端的表现是如何影响投资端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6%。

“同比跌幅均继续扩大,主要原因为高基数和疫情反复对长三角、大湾区、东北区域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叠加。”潘浩指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东部区域、东北区域销售额累计同比分别下跌了27.7%和33.9%,远高于其他区域。

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61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4.2%。

严跃进表示,这也说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宽松政策还没有完全释放效应,市场反弹面临阻力。

“尽管逾70个城市发布了积极政策,但市场和信心的修复还需时间,同时需求端的释放和激励政策将更有助于当前市场的底部修复。”潘浩也认为。

销售下行态势会得到缓解

对于房地产销售下降、房地产投资仍然保持一定增长的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分析称,从历史上看,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房销售的增长关系总体保持了同向变化,但是房地产投资增长变化明显要小于商品房销售。

“主要是由于房地产项目一旦开工建设,房地产企业一般会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从而保证项目销售的回款,相应房地产投资相对于销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即便在市场销售低迷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仍然有可能保持一定增长。比如,在2012年、2014年和2015年,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付凌晖解释。

至于下一步的房地产走势,付凌晖认为,尽管当前房地产销售在下降,但是也要看到,随着多地适度放开限购限售,降低公积金使用门槛,加快购房贷款审批等,部分城市的住房需求有所释放,销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

陈文静也提到,2022年以来,中央及各部委频繁释放维稳信号,各地因城施策全面支持合理住房需求释放,优化调控政策,个别热点城市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但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深度调整阶段,多地疫情反复下,购房者置业信心不足,市场预期仍较弱。

“短期来看,各地或继续加大需求端政策优化调整力度,随着政策逐渐显效,市场情绪有望逐渐好转,但市场的恢复节奏仍依赖于疫情防控效果。”陈文静表示。

付凌晖指出,下阶段,各地坚持“房住不炒”,持续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积极满足合理住房需求,全国商品房销售下行的态势可能得到缓解。随着长租房市场不断完善,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趋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0.7%
下一篇:房地产“因城施策”料加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