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牢人才优先发展理念,着眼“引”字入题,围绕“育”字破题,紧扣“用”字解题,用“三步法”,做好人才“运算题”,让人才事业蒸蒸日上。
“引”字入题,围绕需求,在“量体裁衣”上做“加法”。古人云:“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近年来,各地兴起人才“引进”热潮,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层出不穷、竞相涌出,然而,人才引进只关注面上的“数量”和“速度”,很容易超出区域人才承载量,造成优质资源无法向“顶尖”“一流”聚集,出现“盘子大而不精”“多而不尖”的情况。引才犹如挑“树苗”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活”,急不得也乱不得;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慧眼,也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定力,不能好高骛远,为了拔尖而求拔尖,忽略其他党政、教育、卫生、农业、技能等基础人才的储备;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里都是菜”。要在“量体裁衣”上做“加法”,通过摸清本地人才数量、岗位需求、产业结构等情况,客观审慎对本地本行业引才量和引才结构做出评估,有针对性引进一批各层次、各领域所需的优秀人才,做到以“需”择人,精准“选”人。
“育”字破题,着眼成长,在“过度内卷”上做“减法”。“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要坚持“育”字为要,树牢“长链条”育人的理念,要看到“好苗子”背后的潜质,长周期给予“施肥剪枝”“培土浇水”,让其“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要做人才的“瘦身”教练,让人才从繁杂的评审、考核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学、静心创业,避免人才在过度内卷中贻误发展的“黄金期”;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破除“四唯”“终身”等光环,摘掉人才“永久牌”标签,因地制宜建立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给人才搭台子、 铺路子、送梯子,让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一线把素质培养出来,把能力锻造出来。
“用”字解题,树立导向,在“人尽其才”上做“乘法”。“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在“用”。要以“虚怀若谷”的“心胸情怀”使用人才。要善于发现人才的“闪光点”,并放在合适的“点兵场”,让其挑大梁、当主角,使其充分释放才华、激发潜能,最大程度地“人尽其才”,引导其成为行业内领域内的台柱子、主心骨;要打破“论资排辈、条条框框,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观念壁垒,在政策上给予正向激励,努力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充分利用起来、专业发挥出来,潜能激发出来、合力凝聚起来,让人才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实现人才与待遇同频共振;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雅量,努力在用人环境上做“乘法”;要摒弃“短平快”的功利思维,营造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鼓励创新、自由探索的良好氛围,切实激发各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江西省永修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邓思敏 熊传武 徐礼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