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作、生活在大学里,我经常思考,我追求的“理想大学”是什么模样?办好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历经多年、多校的摸索与实践,我渐渐找到答案:那就是,学生在这里自由成长,收获着知识、自信和强国理想;教授们学术至上,追逐着科学和教育的梦想;师生的自由讨论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里,有人物,有故事,有书香,有回忆,还有爱……这或许就是我理想中大学的模样。
我们常说,办大学就是要育人为本。学生对大学充满着美好期待,他们渴望收获成长、获得肯定,他们期待自信成长、展翅翱翔。精心培养好每一位独一无二的学生,是学校的天职。我们立德树人、坚守职责、创造条件,加强“双一流”建设,强化学科专业优势,只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闪亮的光,去点亮更多人的梦想,共同汇聚成“建设广西之柱石”“建设国家之柱石”的强大力量,砥砺实现教育强国之梦想。
我们常说,办大学就是要人才为要。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因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是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地方。教授们学术至上,就是勇于在追逐科学和教育的梦想道路上,大胆思考,探索真知。我常常想,大学的这座“大厦”有多宏伟,它是无数的教师用他们的高尚品德、渊博学识、人格魅力堆积而成的。大学就是要坚持“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不动摇,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鼓励教师勇于攀爬科学研究的高峰,敢于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毕生所学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这不仅是教师的使命,更是大学的担当。
我们常说,办大学就是要有创新思维。在大学,要营造科学自由探究的学术氛围。鼓励师生大胆研究、创新思维,要建立平等交流的和谐师生关系。针对大学人文素养缺乏的情况,我们开设通识教育讲座,做到“天天有讲座,人人可选择”,鼓励师生自由讨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也是大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们常说,办大学就是要办氛围。在建设“大学人文实验室”的理念下,我们凝练和建设校园十大文化景观:王城独韵、承运春秋、独秀映月、文博群览、尊师重道、运河遗存、雁山书香、雁栖碧波、独秀学人、岁寒三友。我们建造了12个校园博物馆:校史馆、王城博物馆、桂学博物馆、人文强桂展馆、美术馆、生物多样性博物馆、越南学校纪念馆、出版社社史馆等。在每个校区还建设了一个“独秀书房”,让大学有书香的味道。一个品质高雅的书店是一所大学品位、文化、历史的象征,也是大学这座象牙塔的文化标志。正因为如此,我推动了“独秀书房”在广西各大高校落地,还跨越开设到了海外。
大学也是有故事的地方,我们挖掘老教授、老专家、老校长和学校的故事,出版校史丛书,唤醒和珍藏大学记忆。我想,这样的大学,一定是温暖的、有爱的。
我很幸运,工作在大学,思考在大学,大学就是我理想的栖息地。在这里,我身体力行、不懈求索,丰富我理想大学的模样。但愿你我都能相逢在这样的理想大学,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为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人民周刊》202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