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2月5日起,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推出线上“大思政”系列课程。从“一朵雪花的浪漫”到“诗词之美”“地理之韵”,思政、语文、地理等学科从不同视角解读冬奥会的文化与科技魅力,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向融通,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人生底色,上好“大思政课”,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将“大思政课”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我们做了很多探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在于,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例如,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致敬英雄”“我与冬奥”等系列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感悟百年党史、感受时代变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精神。
具体在“怎么教”上,探索出“思政主导、大主题、小切口”施教路径。
一是突出主渠道建设。充分调动思政教师积极性,聚焦“大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坚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学校成立了“大思政课研究室”,开展横向跨学科备课,结合学科特点、需要,挖掘各学科思政育人功能。比如,地理学科备课教学中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事例。
二是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确定大主题,发掘小切口,让思政课更生动易懂。例如,讲脱贫攻坚,我们确立了“大国之治”的大主题,聚焦在一个个脱贫攻坚故事上;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确立了“致敬英雄”的大主题,落脚于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感人事迹上;等等。
此外,创新“大思政课”传播载体,拓宽教学资源和手段。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发线上思政课程,每期专题以师生读、亲子读等多种形式切入,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有效落实“大思政课”育人功能,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生动结合,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筑牢学生思想根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为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9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