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做了一次微型调查,发现校园内的浪费惊人:一所高校的学生大把地丢掉馒头、倒掉盖浇饭;在一所中学,食堂师傅一份份打好饭菜,放在餐桌上,结果学生吃不完就全部倒掉了,据估计,每餐至少倒掉100斤米。校园内水电和纸张浪费也很严重,“无人灯”“无人空调”是常有的事,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也时常整夜开着。培养师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是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江苏省启东中学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节约工程,收到了切实成效。
第一,唤起学生对节约光荣的价值认同。只有唤醒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节约行动才能落到实处。学校在表彰栏、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布置了丰富的宣传资料,让学生在德育场景中耳濡目染。在课程设计上,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精神与学科融合,例如语文、历史、地理课的“水与文化”研究,物理、化学、生物课上“水质检测与水污染治理”的调查报告等都渗透了节约理念。学校设立节约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学习讨论,逐渐达成共识,唤起学生节约光荣的价值认同感。
我们重在培育学生自我节约、慎独精神与行为。譬如,依据自己饭量的大小自助取饭,能吃多少取多少,学生取餐秩序井然,粮食不浪费了,用餐的时间也缩短了。学校倡导学生将答题卡二次利用,同时各项评比使用电子文档,避免了纸张浪费。学校宿舍24小时免费供应热水,实行刷卡取水,隔月按人均数将水费退给学生,既做到了满足必需用水,又合理地节约了用水。教室里的电灯、多媒体等电器,每班选派执勤学生负责关闭,杜绝了“无人灯”。在践行节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悟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的道理。
第二,充分利用制度的约束功能。厉行节约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靠个人的道德自持是远远不够的。在强化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我们充分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功能。
我们注重强化节约工程的扁平化管理。校长是校园节约工作建设的总指挥,邀请相关专家在政策和措施两个方面给予指导,让学校所有部门负责人都参与到节约管理中,完善节约行为考评制度,保障全校各项节约规定落实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我们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到每个环节,在环境熏陶、活动设计、课程融合、家校共育、评价机制等方面统筹规划部署,共同发力。
我们施行信任管理与惩罚管理双重制度。信任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引导、感化,我们称之为第一制度,《学生违纪处罚条例》等则是第二制度。学生管理,能够用第一制度解决的尽可能不用第二制度。而假如学校没有了第二制度,节约工程就会缺乏执行力。例如,我们对用餐浪费现象曝光,浪费者要进行经济赔偿,还要在食堂参加一个月的餐后义务劳动。第一制度辅之第二制度,收效很好,虽然受惩罚的只是少数,但是令行禁止、有错必纠就会蔚然成风。
第三,发挥评价对节约工程的推动作用。学校节约工程如何做到抓而紧、抓而实,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动态高效的评价体系。
我们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运用项目化管理方式,将评价内容设定为可操作、可评价的条文,做到校评、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从理念的变度、宣传的力度、举措的新度、执行的速度、节约的效度等维度加以评价,在评价中形成家长、年级、班级和学生层面的节约质量报告。在此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进阶评价,坚持一日一小评、一周一中评、一月一大评、一学期一终评,注重衡量增值部分,通过一段时间内主体节约行为的观察和测评,从高效节约、科学节约、和谐节约三个维度判断主体的成长和进步状况,并借助统计模型描绘进步的程度。(作者系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11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