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用青春接力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2022-05-06 11:01:54    光明日报

从北京出发,经过3000多公里的路程,坐30个小时的直达火车到乌鲁木齐,再换乘两天两夜的大巴,绕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和田县,最后在和田市区坐小车,到达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

沿着这条漫长曲折的路,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来了!从北京、上海、河南,从陕西、广西、四川,最远的是来自吉林白城师范学院的张天一,他从中国版图的鸡头到尾翼,要在火车上度过70多小时才能抵达。

他们是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和田县塔瓦库勒乡巴克墩村小学,进行为期一年至两年的志愿支教服务。他们用一场青春的接力,为这里的孩子们点亮了一盏心灯,“种”出了一片春天。

一场青春的接力

“转学生黄淼基础很好,当时来的时候数学考了96分!班长吾斯曼班级管理比较好,但得常常找他谈一谈抓牢学习……”王帆在志愿服务期满后,将班里学生的情况郑重地交付给他的“接棒人”。

尽管早有思想准备,这里的情况仍然出乎志愿者刘继的意料,“但孩子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我”。

“要用教育斩断贫困之根”。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六年级14名学生开始住校。学生早上8点起床,10分钟后拿着课本在院子里朗读背诵一个小时。学校只在中午提供一顿免费营养餐,早晚饭没法解决,支教老师就成了“小妈妈”,比学生早起半小时,早上煮鸡蛋、下面条,晚上蛋炒饭。在那时,熄灯入睡时间后,仍有学生偷偷跑到教室打开台灯夜读。当年,最终成绩最好的学生距离新疆区内初中班(以下简称“内初班”)分数线还差30分。

考出一个内初班学生,成为接力支教团的梦想。2020年,苏比努尔·阿巴和海尼克孜分别超出了分数线36.5分和0.5分,终于实现了内初班录取零的突破;2021年,又有4名学生被内初班录取。

随着落实素质教育和推行“双减”政策的施行,现任校长刘改霞介绍,这两年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择时,学校也会专门吸纳音乐、体育等师范专业的年轻人参与到志愿支教队伍中,充分保证学生的美育教育,拓展学生兴趣爱好。

牵住手,走向更大的世界

“让孩子们走到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将来走得更远一些。”张天一能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2018年,巴克墩村小学新的教学楼还没有施工完毕,在陈旧的教室讲台上放着好几个核桃,它们和张天一手中举着的馕一样,都是本次数学课分数单元的教具。“这是1/2个馕,再拿1/2个馕是一整个馕!”张天一边讲边拿着馕演示。

新教学楼建好后,在安装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里,张天一给学生们放了王亚平在天宫课堂的授课视频。

“老师,伸手!”课间,一名学生拦在支教老师王娜面前,仰着头,大眼睛期待地看着王娜。王娜会心一笑,伸出手。随即,孩子从兜里掏出几颗又大又红的枣子,一把塞进老师的手中。“大红枣成熟啦,请老师尝尝!”

甜甜水果穿起民族情谊。去年9月,甘肃姑娘王娜刚来支教时,学生们塞过来的是青色的枣。随着枣子不断成熟,王娜收到的枣逐渐从青色、绿色,再慢慢变成红色。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这些志愿者来自祖国天南海北。他们在巴克墩工作生活中,不分彼此,相互帮助扶持,巴克墩的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一次,志愿者袁双双给学生讲了一篇课文《我的祖国母亲》,全班同学都听懂了,下课时,孜巴努尔和阿利亚跑来抱住袁双双。“我有3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一个是我的妈妈,一个就是你。”阿利亚轻轻地说。

在学生的眼里,支教团队的老师吃住在学校,每时每刻都和学生在一起,会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各种学习生活用品。“这些老师为什么会无条件地对我们好,他们图的啥?”直到有些巴克墩学生第一次到乌鲁木齐、北京,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才明白:“就图我们能好好学习,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俞海萍、傅洁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来华留学生讲中国故事:中文是指引我航向的灯塔
下一篇:创新举措 精准施策 优化服务 高校用心用力为毕业生求职“铺路搭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