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疫情之下,上海高校把握劳动教育契机——

在校园劳动中迎来春暖花开

记者 任朝霞    2022-04-21 12:55:37    中国教育报

上海建桥学院学生在分装菠菜。均为学校供图

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在校园“包干区”劳动。

 

■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

整理收拾房间,拿起扫帚清扫路边的落叶,将劳动基地种植的蔬菜送到学校食堂……疫情之下,校园都实施了封闭或准封闭管理,上海高校敏锐把握育人契机,组织动员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干起来”,让劳动成为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为抗击疫情凝聚了强大力量。

春季学期开学不久,上海音乐学院便进入了准封闭管理,学校结合音乐艺术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强化劳动和实践育人效果。3月22日,学校在线上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整理收纳小课堂”,邀请专家在线指导,让学生足不出户学习收纳方法和技巧。

宿舍内、道路旁、景观带、教学楼,上海海洋大学近800名师生在自己的“包干区”进行全员劳动教育课。学校坚持将劳动落细、落小,做到“包片到班”“包干到人”,给出劳动时间轴和路线图,将劳动教育常态化落实到学生宿舍、学院楼宇、公共区域三大劳动场域的环境卫生维护,并进行劳动工具的使用、校园公共区域卫生标准解读等专项培训,同时打通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学分认定。

“虽然疫情暂时阻止我们走出校园,但在校园劳动中能享受海风拂面,迎来春暖花开,同时还能增加见识、增长才干。”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叶宇琦参加劳动后开心地说。

上海海洋大学研一学生林浩涛在打扫整理宿舍的劳动中还发现了科创目标,他牵头的科创小组开展了宿舍简易物联网改造,利用在“物联网与大数据”中学习到的知识,先后解锁了用手机控制门禁、控制宿舍灯光、调控房间湿度等技能,用聪明才智提高劳动效能。

在学校准封闭管理期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积极筹划,将劳动育人“大思政课”讲在战疫第一线,全体在校学生勇于担当,充分发扬劳模精神,成为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力量。因疫情防控要求,部分后勤人员无法进校。各学部(院)迅速组织学生形成多支劳动先锋队,协助后勤人员清扫校园。

“老师,我们种的菜还吃得到吗?”上海建桥学院准封闭管理期间,学生们在校园劳动基地种的菜大大缓解了师生们的“绿叶菜焦虑”。

杨琴等6名学生经培训后成为“一线工人”,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劳动基地里菠菜的采收、包装和派送。基地的菠菜经由他们的“流水线”,不仅送往食堂加工,还供应给在校教职工家庭。递菜时收到的那句“感谢”,让学生们欣喜不已。学校提供的这些勤工助学岗位,也让他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多了一份生活上的保障。

“保安叔叔!这朵花送给您!24小时守护我们的安全!你们辛苦了!”3月19日,同济大学校园里,如往常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保安大叔、环卫阿姨、食堂师傅、护士小姐姐们,收到了学生们递上的鲜花。

这些郁金香,来自同济大学师生共同打造的“梦想花园”。2021年11月,同济大学在校内运筹楼建设屋顶“梦想花园”劳动实践基地,60多名学生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静教授和辅导员方勤的指导下一起看护,让学生在参与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幸福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寝室阳台上能种出西瓜吗?4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创新耕读劳动教育新方式,开展了新学期第一堂“阳台菜园”耕读劳动教育课程。学院整合学科资源与专业教师力量,在严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将耕读劳动教育课程开进宿舍,让学生们体会阳台种植的乐趣,这也成为疫情期间学生放松身心、调节情绪的新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师周元飞为学生们带来了阳台种植的在线理论课程,并结合自己在疫情期间进行阳台种植的操作实例,为大家解答阳台种植的种种问题。

课程开始前,学院在组织志愿者做好集中消杀后,将提前准备的花盆、基质、肥料,西瓜、番茄种苗,以及芝麻菜、生菜种子等运送到参与课程的学生宿舍楼下。对于完全不懂园艺的“小白”来说,叶菜类相对容易上手,西瓜最具有挑战性,但也是学生们最充满期待的品种。大家因地制宜,利用有限资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构建自己独特的阳台菜园。

填土装盆、埋种覆土、浇水施肥……在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大家细心种下一个个小生命,呵护秧苗生长,体会生命律动,创新生活方式。

本报上海4月20日电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21日第3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英国从战略高度谋划跨境教育
下一篇:善用“大思政课”引领学习大国建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