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建设海洋强国 贡献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引发中国海洋大学师生热烈反响

通讯员 金浩田 记者 刘晓惠    2022-04-14 12:19:47    中国教育报

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来到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洋观测设备与信息服务系统研发应用情况,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

11日,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发动师生学习。12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三亚海洋研究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和校友欢欣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作为教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科教事业、对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殷切期待转化为培养一流人才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内在动力;作为青年学生要锤炼品德、勇于创新、实学实干,做好海洋相关的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海洋事业,有着深厚的海洋情怀、坚定的海洋信念。”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海洋科教事业发展的殷切期待。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学校和研究院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海洋科教工作者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科教事业、对中国海大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待转化为学校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强大动力,突出培养一流人才、突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争创世界一流,加快推进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表示,中国海洋大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三亚海洋研究院建设,于2019年初签署海南省、中国海洋大学、三亚市共建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科教创新园区战略合作协议,于2019年5月注册成立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于2020年秋季实现首批研究生整建制入驻三亚,高水平开展研究生培养;紧密围绕“深海”“南繁”,建设深远海立体观测与信息服务基地、海南省热带水产种质重点实验室等,打造一流学科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

面向未来,我们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聚焦海洋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一流海洋高层次人才,突破一批海洋科技卡脖子技术,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打造世界重要的海洋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中国海大人应有的更大贡献。

中国海洋大学原副校长,三亚海洋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闫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亚海洋研究院是对中国海大人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海洋科教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待,为我们下一步扎实做好海洋科教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树立更高的目标,以更快的速度,将三亚海洋研究院打造为一流的热带深海研究中心、海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海洋高新技术开发转化基地和特色现代海洋产业培育推广基地,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与期盼。

“我们将持续瞄准‘深海’和‘南繁(水产)’两大板块,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科教事业的关怀转化为推进三亚海洋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务实举措。”三亚海洋研究院执行院长邵长江表示,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培养海南急需和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更好服务海洋强国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三亚海洋研究院副院长赵玮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殷切嘱托,让在场的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备受鼓舞,我们将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的特色和优势,以海洋强国建设对于海洋信息的需求作为科研工作的定位和出发点,踏踏实实地做好海洋相关的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作为学生代表,我非常荣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国海洋大学2020级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邓麟珂说,“我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寄予的厚望。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工作中增长知识才干,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14日第1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 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础
下一篇:推动“强基计划”在实践中升级创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