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湘潭大学:三“大”抓手 构建“大思政课”新格局

2022-04-13 09:41:30   

“大思政课”是时代大课、理论大课、实践大课,需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和大格局,更需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针对思政课的难点、堵点,湘潭大学聚焦特色,创新方法,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多方资源汇聚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一、优化“大”课堂,构建“大思政课”课程体系

落细“大思政课”,就要打通并优化思政“大课堂”,统筹构建教学课程体系,这也是炼成“大思政课”的关键所在。

“大”课堂,不止于线下。将“大”课堂搬到线上“大空间”,调动学生积极性。学校紧抓技术革新,创新开发了《恰同学少年》线上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领袖智慧建成了全国以“四史”为特色的最全的虚拟仿真资源库及360度全沉浸式虚拟仿真实验室;《伟人智慧:大学生学习毛泽东》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领袖智慧:大学生学习习近平》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上榜2022春夏学期智慧树网“混合式精品课程TOP100”;推出“新时代•新力量”6个专题学习体会集和8部微课视频;推出50集《湘“谈”四史》、100集“百年百地正青春”大学生思政微讲述并在学习强国总平台上线。通过线上途径,克服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单一和时空局限,让学生在高科技体验中产生共鸣。

“大”课堂,不止于校内。将“大”课堂延伸到校外“大主体”,让校内外育人资源“合”起来。校内组织新生走进餐厅宣传粮食节约,将校园劳动教育融入思政实践;组织志愿服务团深入湘大社区,宣讲思政故事。校外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等共建红色教育基地,与中国人民大学“同上一堂党史课”,实现“大思政课”的内外贯通。

“大”课堂,不止于思政。将“大”课堂融入专业课,形成“思政+专业”的深度融合模式。艺术学院专业核心课程《风景写生》,带领学生进行农副产品品牌设计与推广、墙绘等一系列助力“乡村振兴”、创新“艺术+扶贫”活动。其他学院“思政+党史”(党史宣讲)、“思政+机械”(大国工匠)、“思政+社会学”(乡村振兴)等已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辐射示范效应,有效推动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人人能讲思政课,处处都有思政课。

二、创新“大”载体,构建“大思政课”阵地体系

载体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践的必然要求,落小“大思政课”,除立足课堂外,还应聚焦校园、社会,多角度改革和优化思政实践教学载体。

构建校园文化“大”载体。湘潭大学自建校伊始就带有厚重的红色基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政熏陶。近年来,学校坚持整体布局,统筹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育人资源,形成了“毛泽东诞辰环校跑”“徒步韶山行”“大国工匠进校园”等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将红色基因与“大思政课”深深根植于湘大学子血脉之中。

完善校际交流“大”载体。学校广泛开展校际交流,积极寻求“大思政课”育人的“最大公约数”。利用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协作,开展“大学教授进中学”讲座,走进湘潭市一中、湘潭县一中等省级示范中学,深化对思政课的共同研讨;推动区域内中小学学生到校研学,沉浸式感受大学校园魅力,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亲和力;牵头组织湘潭市大中小学思政课集体备课,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育人新模式。

激活社会实践“大”载体。思政课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血有肉,湘潭大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列为必修课,规定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累加积分,可申请该课程学分的认定;成立了“学生红色志愿服务团” “领航志愿服务队”等。通过这些方式改变过去实践教学各自为阵的局面,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实践教学的新活力。

三、健全“大”机制,构建“大思政课”机制体系

落实“大思政课”,离不开完善健全的机制,好的顶层设计才能确保“大思政课”落地生根。

建立“大思政课”联席会议机制。学校成立了湘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中心主任由分管副校长兼任,设立了7个思政课实践教研团队,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中心形成了团队前期出台方案、中期汇报、年度考核等多重机制,通过了实践教学学分认定、“大思政课”台账及推进方案等制度性文件,精心绘制路线图,实现了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

建立“大思政课”教师队伍遴选机制。学校按照专兼结合的要求,着力构建一支由“思政课专任教师+思政工作人员+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选派思政课专任教师到思政工作岗位挂职、兼职;选拔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思政工作骨干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给予专门学习培训和专项博士研究生指标,实现主渠道和主阵地两支队伍的相互融通。

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优秀校友等共建了湖南省大学生网络视听创作传播与运营研究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授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十八洞村等20多个景点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多方资源协同联动,真正实现了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校内与校外实践育人资源的共荣共享。

近年来,通过“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的建设,学校思政工作成果丰硕。湘潭大学学生获50余项省部级思政类奖项,多名学生获评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芙蓉学子、湖南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学校连续6年获评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集体。

(稿件来源:湘潭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校门口的“堵点”如何疏通
下一篇:用“四个课堂”唱响中国职教“好声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