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100个专业、1000所院校、1万名教师,如何实现?

2022-04-08 17:54:57    工人日报

校企合作、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人社部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

100个专业、1000所院校、1万名教师,如何实现?

日前,人社部印发《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方案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百千万”目标:建设100个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专业,1000所技工院校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训1万名工学一体化教师。

为何要推进工学一体化教改?“百千万”目标如何实现?如何发挥专家智库作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为何推进工学一体化教改?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

“技工教育本质是就业教育,其最显著特征就是职业性,最好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该负责人表示,推进工学一体化,就是要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从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9年人社部发布“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以来,制造业职业占比一直居高不下。2021年第四季度数据显示,100个“最缺工”职业中,有43个是生产制造业。

该负责人表示,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正是为了应对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失衡、就业结构性矛盾尖锐的现实情况,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009年起,人社部开始通过分批试点方式逐步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2010年、2012年、2016年,通过3批试点逐步推进,试点专业31个、试点院校191所。

“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契合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要求,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该负责人介绍说,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一体化课改理念得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认同。

分阶段实现“百千万”目标

“百千万”目标如何实现?该负责人介绍,具体将分3个阶段逐步实现。

第一阶段为重点推进阶段。开发、修订30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组织申报、确定第一阶段300所建设院校;修订工学一体化教师标准和师资培训标准,组织遴选第一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并培训教师1500人次;制定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评价标准,并于2022年底前公布。

第二阶段为持续推进阶段。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遴选公布第二阶段新增30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新增300所建设院校;组织遴选第二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培训教师3500人次;开展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示范专业等评选活动,并组织相关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2025年,遴选公布第三阶段新增40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新增400所建设院校;组织遴选第三批工学一体化师资研修基地,培训教师5000人次;开展优质课堂、精品课程、示范专业、骨干院校评选活动,组织广泛的交流活动。力争在2025年实现“百千万”目标。

校企合作,发挥专家智库作用

“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是校企合作。”该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探索组建区域性、行业性等多类型技工教育联盟(集团)。

方案在“校企合作扩大工作覆盖面”部分,特别提到“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据悉,2022年2月,人社部成立了首批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这是技能人才培养历史上首次成立的全国性专家组织。

据介绍,教指委将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为技工院校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提供教学指导与技术支持。具体包括:开展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承担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开发、遴选、审议等工作,制定工学一体化课堂、课程、专业、院校评价标准,参与实施工学一体化师资培训,研究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方法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大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设10个专业、4月8日起报名
下一篇:山东泰安开学延迟?山东省教育厅:从未发布该内容文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