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招生专业扩容、入围标准调整,近30高校发布2022年强基计划

2022-04-06 12:11:30    新京报

2022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三年。多所试点高校近期陆续公布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启动强基计划招生工作。截至发稿,已有近30所高校发布了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记者注意到,今年除新增三所强基计划招生试点高校外,不少试点高校在专业设置、确认环节、入围标准、校测内容上都有所调整。

启动时间整体提前,最早4月5日报名

今年强基计划整体启动时间上较往年有所提前。3月24日,教育部发布通知,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当日,立即有3所高校发布了招生简章。

以往,在时间安排上,通常3月末才有高校开始陆续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大部分高校在4月份公布。而今年,3月24日,中国海洋大学在39所强基院校中率先发布强基计划简章,随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密集发布简章,4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出炉。

各校报名起始时间不同。截至目前,报名开放最早的为重庆大学,考生于4月5日起即可登录报名系统完成注册、报名;清华大学报名4月6日开放;此外,大部分高校报名开始时间集中在4月8日、9日、10日。

截止日期上,大部分学校的强基计划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28日、29日、30日,但也有高校报名截止日期较早,如南开大学,4月25日17:00报名截止。

重点招生专业扩容,有高校新增新型交叉学科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

记者了解到,今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由原来的36所增加为39所,新增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

此外,今年的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上有所调整。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相关通知中提出,“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而今年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中则明确:“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对比上述表述发现,“力学、基础医学、育种”也成为重点招生专业方向。

例如,“育种”正是今年新增试点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根据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该校2022年强基计划设置2个招生专业,分别为“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育种)”及“动物科学(生物育种)”。

此外,有试点高校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中新增了新型交叉学科。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增了“智能无人系统专业”,据招生简章介绍,“该专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智能无人系统的重大需求。”

实际上,试点高校的专业调整均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该校在原有的数学、应用物理、化学类专业基础上,今年新增了“航空航天类专业”,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高端装备研发重大需求。

入围标准侧重重点科目,校考内容有调整  

志愿填报方面,部分高校可供学生填报的志愿数量有所增加。例如清华大学,2021年无论高考改革省份还是非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学科类内最多允许填报5个专业志愿;而今年,学科类内最多允许填报8个专业志愿。

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开始,有高校在入围标准上做出调整,除了看高考成绩外,在数理化等学科上进行加权,更加重视考生在重点科目上的能力。今年,北京理工大学也做了类似调整。

2021年北京理工大学的入围办法为,“依据高考成绩(不含政策加分)择优确定入围学校综合素质测试名单”;而今年入围成绩计算方法为:“入围成绩=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即更加看重数学学科的成绩。

部分高校在学校考核的内容上也有所调整。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去年该校的学校考核包括综合面试、体质测试两部分,其中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BMI)、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而今年,体质测试项目仅设一项:一分钟跳绳。

此外,去年不少高校在报考流程中增加“考生确认”环节,今年,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众多试点高校仍继续保留确认环节,但也有部分院校取消了该环节。

例如清华大学在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要求,“高考结束后至出分前,我校将组织考生在报名系统内进行确认,考生可以对所填报专业进行确认,并再次明确是否服从调剂,确认环节过后,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专业修改申请。考生同时还需确认如可入围,是否参加后续考核环节。”今年,清华大学将该环节取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青海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
下一篇:北京部分校外体育培训活动可恢复,含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