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大家发现,演员大多为青少年,虽然面庞稚嫩,但他们的演出专业而精彩,获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将闭幕式的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也为本次冬奥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此次闭幕式的演员大多来自北京高校和小学,精彩演出的背后是长达三四个月、甚至半年的艰苦训练。他们用不懈的努力、精湛的表演,展现了我国青少年的风采。
生肖冰鞋
体育专业学生用六百斤板车训练 每天练习三四小时
闭幕式最喜庆的环节要属“点亮”了,可爱的孩子们提着“雪花灯笼”一出现,就给现场带来了活泼欢快的气息。尤其是12只“生肖冰鞋”的出现,孩子们在流动的冰鞋中舞蹈,更是让全场惊艳。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他们均是来自史家小学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
其实大冰鞋都是由高校小伙子们推出来的。他们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和体能训练学院的大二、大三学生。观众们不知道的是,一场表演下来,推冰鞋的小伙子们累得衣服都湿透了。
体能训练学院学生雷富鲲告诉记者,冰鞋自重就达六七百斤,再加上小孩子的重量,本身推起来就很难,他们还要两个人配合控制冰鞋行走的流线,其实欢腾背后,是小伙子们两两合作训练了两个多月换来的。
同学们平时在学校用板车训练,为了达到这一重量,他们两三个人坐在车上,另两个人推,每次练习两分钟的连续推车,歇一会儿继续推,每天要练三四个小时。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小伙子们肌肉量都提升了。
“两个月练下来,不管导演组给我们什么图案,我们都能推出来。”学生栗卓康自信地说。
表演中,大学生不仅要推冰鞋,还要和小朋友、场上的观众互动,把小朋友从车上抱起、转圈、扛在肩膀上。记者了解到,平时训练时,这些大学生和孩子们也常常玩在一起,把小朋友一把抱起来转几圈是常事儿。
“我们都挺喜欢小孩的,像弟弟妹妹一样带着玩儿。”雷富鲲说,场上互动嬉戏的表演都是大家和小朋友们一起自主设计的动作。
史家小学六年级学生任晨睿参与了“点亮”表演。他告诉记者,表演中要表现开心的情绪,在训练的那段时间他明显感觉家庭氛围愉悦了很多。“爸爸妈妈会经常讲笑话逗我,感觉心情一直是快乐轻松的。”
80名舞者
“不断地训练, 呼吸都达到一致”
缅怀时刻《折柳寄情》则庄重而优雅,场地中央80名身材纤细、姿态优美的舞者,将诗和舞蹈融为一体。她们是来自首都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学生,完美演绎背后是上千次的训练,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坚持。
“导演组非常仔细,一个人一个人地调动作,节拍和呼吸点都要和音乐准确对接,可以说80个人最后连呼吸都几乎是一致的。”中央民族大学大三学生姜珊说,几十位演员能达到如此一致的节奏需要大量的训练,比如一个转圈的动作,要达到“快速旋转、快速停止,并且还要在姿态上有延伸”,为达到一致,学生们排练了上千次。“我们天没亮就起来训练,一直跳到晚上,可以说从天黑练到天黑。”
完成了各自团队的配合后,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芦城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排练时,因为舞蹈风格略有差异,两个学校的女生们也在一起反复训练,希望磨合成80人一体。姜珊说,因为场馆地上铺着毯子,她身边的一个女生在转圈时绊了下扭了脚,但她还是坚持跳完了整个舞蹈。
“我们舞蹈演员在跳舞时精神高度集中,在舞蹈状态下即使受伤,面部也不会有丝毫异样,但她跳完后坐在地上时的表情,看起来非常疼。”姜珊说,即便如此,这名学生在接受了治疗后,还是坚持上场了。
中央民族大学参与闭幕式服务的领队赵子嘉说,为了保障学生们安全顺利完成任务,学校对大家进行了集中住宿管理,除了饮食,每天晚上回校还会发放姜糖水,场馆也设置了医疗室,出现受伤情况第一时间救治。
姜珊印象最深的是进“鸟巢”的第一次彩排,大家在候场时特别冷,忍不住跺脚,但当场内国歌响起时,所有人突然安静了,“那一刻鼻尖一酸,能站上这个舞台,我很自豪。”
折柳寄情
三所高校表演专业学生齐上阵
80名舞者身边还有365名“演员”,他们有老有少,三两人一组,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众人一起“折柳寄情”。记者了解到,这些不同年龄层的演员中,青年人来自首都高校,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派出了各自表演专业的学生。
“我们学生都能做到七力四感(表演艺术专业名词),这段表演需要非常强的感受力,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的‘情感记忆’,用它们想纪念和缅怀的人,带入情绪,表现出来。”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表演教师杨阳是带队教师之一,她介绍,虽然场上表演者人数众多,但不确定谁会被镜头扫到,所以要求学生们每个人都要拿出专业表演,“不能拍到你时眼睛没有内容。在彩排时他们都很认真,我坐在场边看表演,眼眶都是湿润的。”
中戏2021级音乐剧学生开思源刚上大一,他说,每次表演时都在怀念刚刚过世的高中历史老师,“想象和他再次见面,告诉他我过得怎样,他生前对我特别好,就像我们的外公一样。”
和学生们一组表演的还有老人,在两个多月的训练和彩排后,演员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中戏音乐剧系2019级学生王邦樱感觉大家像一家人,老人们非常照顾大学生,“就像我们的爷爷奶奶一样,永远把我们当孩子照顾。”
中国传媒大学领队、戏剧影视学院辅导员来特告诉记者,学校表演专业的81名学生都上阵了。学校日常有形体训练,此前有三名学生脚受伤行动不便,但闭幕式排练需要大家掌握自己的走位、非常重要,学生们都不想错失这次机会,学校为此特地协调了轮椅,由老师“一对一”推着他们走位,直到伤情恢复。
后方保障
训练大礼包、课程调整,学校提供全方位保障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让大学生们顺利完成任务,学校和组委会在餐饮方面也做足了保障,比如训练现场有专门的供餐公司供餐,菜品可以溯源,为达到防疫标准,确保菜品出产三个半小时内给学生们分发,超过时间作废处理。
杨阳介绍,寒假期间,演员们闭环管理,学院食堂一日三餐均有值班老师负责,专门给68个学生“开小灶”,保证营养充足。“很多学生是人生中第一次不能回家和家人过寒假,学院能想到的都替学生们想到了。”杨阳说。
来特介绍,在训练场馆方面,为保障参演学生的有序训练,学校协调了校内最大的体育馆作为学生的训练场所。同时,参演学生所在的戏剧影视学院成立了冬奥专班工作组,选派了学院各年级的辅导员及具备相关活动经验的教师作为带队教师,并配备了负责宣传、思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师。
在生活方面,学校特意为参演学生准备了“训练大礼包”,包含N95口罩、免洗洗手液、零食、暖宝宝等物品。考虑到学生训练强度大、天气寒冷等情况,学校还为学生定制了羽绒服、羽绒马甲等,并为每名参演学生购买了保险。
记者了解到,寒假期间,各个学校均为参演学生提供专门餐饮保障,大家可以凭证件免费用餐。“一定要让学生吃饱饭。”来特说道。
“不能让大家因为训练耽误了正常的课业。”在学业方面,针对学校的公共课程,如思政课、英语课等,学院等多部门经协调,为参演学生进行统一的调课,并为他们打印课程相关资料及题库,以便学生在训练之余进行复习。针对学院的专业课程,学院协调专业老师调整课程的计划和进度,保证学生在完成训练的同时,不落下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