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贵校学生能够把脊柱健康送到学校,送给每一位学生。此课程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的一致好评!”不久前,上海市徐汇区求知小学向上海师范大学发出了一封信,感谢该校体育学院“脊先锋”团队本科生为学校量身定制的“脊柱健康小课堂”爱心晚托班课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上海师范大学发挥师范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上海“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程”,深入开展师范专业党员爱心晚托志愿服务行动。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党员志愿者们不仅利用“双减”的机会帮助小学解决课后看护问题,还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利己助人,助人自助”。大手拉小手,大学生与小学生共同成为“双减”的受益者。
“小朋友们眼里都放着光”
2021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不久,求知小学一名小学生的日常习惯引起了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杨卫婷的注意。她发现,这名学生喜欢单肩背书包,并且衣服总往一边滑。后来,通过脊柱筛查,确认他为脊柱侧弯一度。
杨卫婷知道,通过后天姿势的改善以及运动干预可以逐渐减小弯曲程度。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干预,这名学生培养了脊柱健康意识,也纠正了错误的身体姿势。
在奉贤区星火学校,上师大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的志愿者开设的“乐享编程”特别受小学生欢迎。“小朋友们眼里都放着光,与他们在一起,上课就不只是单向地灌输知识,而是融入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2018级通信工程专业何丹浩深有感触地说。
爱心晚托班不仅丰富了对口小学的教学内容,还将大学的劳动教育、美育、体育等资源输送到小学,促进了“五育并举”。上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为奉贤区柘林学校精心设计了食品安全科普、园艺学堂、动植物科普等三类系列课程。在园艺学堂中,志愿者们开辟一块菜园,让同学们做小小种植家,大学的课程思政与小学的“学科德育”在这里珠联璧合。
目前,上师大的12个学院已与徐汇、奉贤两校区周边的9所小学对接课后服务,每周1至2个课时,首批共开发设计88门课程,已有31门课程服务1800余名学生,赢得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去年9月份开始,第一阶段的课程设置突出学院特色和小学生的兴趣,第二阶段则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发展角度设置课程。”负责全校爱心晚托班课程指导和培训工作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黄友初表示,未来,希望能丰富各类课程的品种,也希望对课程的建设能从有序逐步走向精品,更好契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以专业性支撑公益性
在爱心晚托班开办之前,上海师范大学师生利用暑期为中小学生义务开设爱心学校的传统已有28年。无论是晚托班还是暑期班,都体现着上师大“献大学生一份爱心,给孩子和弱势群体一份关心,唤社会一份热心”的理念。
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民心工程应运而生的爱心晚托班,一方面满足了“双减”实施后学校、家长对高质量课后晚托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师范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多元化师范生培养。
据了解,从去年新学期开始,上海师范大学的师范生扩招。2021年录取师范生的比例从原来的25%增至40%,按照计划,2022年师范生要超过50%。
“随着师范生规模的扩大,确实需要更多的实践舞台。”上师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杨成龙说,“爱心晚托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师德精神和志愿者精神,也成为一个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志愿服务行动过程中,上海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特色,以专业性支撑公益性。
上海师范大学一方面成立党员教师课程指导队伍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两支队伍,对志愿者开展岗前教学培训,强化教学能力、小学生心理及认知、志愿服务意识、党性锻炼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组织小学校长、小学教育专家和师范专业教师党员骨干对课程进行研发,注意融入课程育德功能,加强对小学生的价值引领,通过教案设计、课程试讲等环节对每门课程进行精心打磨,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目前,首批30多门课程9个学校的服务已完成,上海师范大学正在准备爱心晚托2.0版。下个学期,爱心晚托班将扩大服务规模,满足徐汇、奉贤30所左右的学校爱心晚托需求,预计提供100余门课程,计划1000名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届时将让2万名中小学生受益。(本报记者 任鹏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