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厦门大学:将劳动教育开展在广袤大地上

2022-01-05 10:22:39    光明日报

备料、切菜、调料、颠勺……日前,厦门大学群贤楼的教室传来锅碗瓢盆的“厨房交响曲”。讲台上,大厨团队细致讲解厦门红烧鱼、香酥椒盐虾的烹饪步骤;讲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认真记录菜谱。

继“名厨厨艺课”后,厦门大学劳动教育校选课再次把厨房搬进了教室,学生在学习烹饪的同时还能拿学分。不少学生表示学好“厦大食堂版红烧鱼”后要给家长好好露一手。

长期以来,厦门大学坚持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各种劳动教育模式,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如今,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已在厦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搭建教育平台

“八闽园”新农科实践基地里,厦大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们正热火朝天地采摘蔬果。他们半扎马步,手拿剪刀,架势十足。“尝到自己种的瓜果,感觉无比幸福!”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裴俊辉说。

厦门大学充分挖掘、利用身边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各学院结合自身特色,积极为学生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探索出了具有地域特点、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路径。

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学生前往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山岛、翔安区下潭尾湿地公园等地开展校外生产实习,同学们开展红树林底栖生物调查,进行生态修复考察和鸟类观察,自主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实习小论文;药学院组织本科生在福建省内开展采药实习,学生们身背采药工具,头戴斗笠、徒步登山,边走边采边学,采集有代表性的植物并将其制成标本……

开设特色课程

2013年,由厦大师生亲手搭建的SD太阳能小木屋“sunny inside”,经过8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急需修缮。在建筑系石峰教授的“数字建筑设计与建造”课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努力用双手帮助它重新焕发生机,屋顶拆除、墙面改造,室内架构、室外装修……烈日下,一系列工程作业如火如荼地开展,耗时四周,小木屋焕发光彩。

厦门大学开设的劳动教育选修课,采用理论课程与劳动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系统学习劳动理论后便进入到劳动实践课时的学习。

在蔡氏漆线雕艺术馆,学生们一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技艺的魅力。从手忙脚乱到逐渐上手,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漆线雕作品在学生的手中诞生。

“老师讲了很多茶园生态的知识,如高茶树用来吸引害虫、山顶和山底保留原始生态等,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参加完“茶园劳动课”,厦大艺术学院2019级学生陆诗莹说。在这门劳动选修课上,校团委组织约200名学生前往茶园,体验采茶、制茶、茶道技艺,学习劳动知识,领略茶文化的魅力。

推动“所学”向“所为”跨越

“同学们应当走出实验室,走出理论的局限,培养实践能力,在劳动中加深对科研向应用转化的理解。”年近八旬的厦大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王侯聪说。

在厦门大学现代农业科研与教学基地的农田里,播种、插秧、取样、杂交、收种,是学生团队的科研日常。“确实很辛苦,但是当看到一垄垄水稻收成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课题组学生成员黄锦鹏皮肤晒得黝黑,笑容格外灿烂。

在厦门大学海洋底栖生物学实验室里,许多研究生都有过“养鲍鱼”的经历。育苗、搭建养殖装置、投喂饵料……他们想尽办法成为一名合格的“鲍鱼养殖户”。为了给鲍鱼提供更好的养殖环境,他们常常穿着水裤,下到半人高的养殖池里挑拣出死亡的鲍鱼个体。看似简单的步骤,却十分考验体力与耐力。在海上养鲍鱼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则更加严苛,养殖浮筏随着海浪摇摇晃晃,加上风吹日晒,在上面作业的学生经常一不小心就晕船了。有些学生将研究融入养殖中,比如设计了十多种鲍鱼饲料,探寻摄食不同物质对鲍鱼生理生化的影响,助力新型饲料的研发;有些学生则以此为后期研究打下基础,如将鲍鱼放置到不同纬度的海区养殖,以获得实验所需的特殊材料……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厦门大学引领教育学子博学笃行、脚踏实地,扎根于脚下朴素的土地,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为热爱的事业抛洒汗水,通过劳动获取真知、深研学术,通过劳动实现“所学”到“所为”的跨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厦门大学的劳动教育开展在广袤的田间、美丽的茶园、无垠的滩涂、蔚蓝的大海,滴滴汗水浇灌而成的花朵绽放在每一位学子的心田。(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谢晨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京市政协委员刘飞:“双减”下也要为教师减负
下一篇:2022年首次普高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今天开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