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重庆巴南区:“四联共治”走出乡村治理新路子

2022-12-22 14:41:32    农民日报

“村民之间有啥矛盾,都爱找‘村民评理所’评评理,硬是管用哟!”近日,经由3名老党员组成的调委会调解,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胜天村村民老唐领到拖欠达6年之久土地租金高兴得合不拢嘴。老唐口中信赖的“村民评理所”源于该村从2018年起实施“四联共治”的探索实践。

巴南区委书记何友生表示,在总结胜天村“四联共治”典型经验的基础上,该区以“四联共治”即“联网、联巡、联调、联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形成在全区推广的“四联共治·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新模式,有力助推巴南乡村振兴迈开新步伐。

“联网”智能化,管理网格搭起来

“智慧党群服务平台,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龙洲湾街道道角村党委书记吴平说,该村自筹资金近50万元建立的智慧党群服务平台,就像不见面的大管家,网上办事、群众投诉都能轻松搞定,深受老百姓欢迎。

据介绍,所谓联网就是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完善网格管理体系。为实现信息化管理,该区新开发建设了“巴小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通过政务聚合功能,将综治信息平台、重庆群工、电子书屋、社会保障等平台的相关数据整合,建立乡村治理综合服务指挥调度中心,统一纳入“巴小智”,一体展示,一站响应,形成一个平台统一受理,各种手段综合治理的多元共治模式,平台反映事项受理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该区还完善“村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党小组(网格长)—党员中心户(院落长)—户长”五级组织体系,依托党建微网格,把党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目前,全区186个行政村建立了网格化的管理体系,达到94%,基本形成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络格局。

此外,该区还建立特殊群体专项信息台账,录入留守老人和儿童、重点信访人员、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群体信息,100%全覆盖开展“数字化”服务,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

“联巡”立体化,群防群治活起来

惠民街道胜天村构筑“大数据”引领下的“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技物结合”的立体化巡防体系,治安综合巡逻队每年开展巡逻600次以上,排查处置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各类隐患60余起。曾经的治安后进村变成先进村,被授予“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居”荣誉。

“所谓联巡就是组建多方联动的巡逻队伍,建立‘面上巡、线上巡、点上巡’综合巡逻机制,让群众的安全感大大增强!”巴南区政法委副书记张斌介绍,近年来,全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了60%,人民群众安全感指数上升16.2%,达99.5%。

据介绍,在巡逻发现社会治安弱点、盲点的区域,建立起警民联合巡逻、志愿者协同巡逻、群众参与巡逻等多方联动的巡逻体系。开展“面上巡”,每月制定联巡内容清单,把握工作重点,将疫情防控、森林防火、信访矛盾风险排查、地质灾害防范、交通安全等纳入联巡内容,整合利用雪亮工程、交通卡口及民用监控资源,扩大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线上线下24小时联动防控。

在“线上巡”方面,组建红袖标联巡队伍,结合派出所巡逻队伍,对交通要道、娱乐场所、重点企业等每天不定时开展巡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线上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解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90%以上。此外“点上巡”方面,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的本土优势,各村社以院落为点,指派网格员逐户逐院开展巡逻。通过“点对点”精准服务,群众满意度上升20%、达98%以上,构建村内无障碍联巡机制。

“联调”本土化,村民评理走起来

“活跃在花溪街道先锋村的‘邻姐工作室’,由左邻右舍的‘嬢嬢’们组成,她们公道正派,入情入理,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成为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力量。”巴南区农委主任左川说,所谓联调就是通过搭建“村民评理所”,深入实践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村民自调为主、综合调解相结合的调处机制。

据介绍,依托各级网格,让微事不出网格。该区重视培训提高网格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建立完善心理疏导服务体系,加强对当事人心理疏导和劝解工作,把家长里短的矛盾化解在网格内部,100%的寻常矛盾及时就地得以处理。

同时,强化村民自调,让小事不出村。以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教师、老军人等人员为主要力量,有效化解群众诉求和信访问题,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8%,把一般纠纷解决在村社。

最重要一道防线是开展综合调处,让大事不出镇街。针对网格员和“村民评理所”未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由各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司法调解;必要时联合区法院开展调解,把复杂矛盾纠纷解决在镇街。各种措施的综合应用,使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切实打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联育”特色化,文明乡风兴起来

“二圣镇集体村的梨花节、采梨节、采茶节在重庆已小有名气,该镇创作推出了《梨歌》《茶歌》等节目,让村民在传唱表演之中感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提升了审美品位。”巴南区宣传部副部长吕勇才介绍,所谓联育就是深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德法相伴”实践机制,大力培育文明乡风。

据介绍,该区十分重视基层文化品牌建设。深入开展“一镇街一品牌”文化创建活动,通过儿歌、谐剧、故事等方式突出本地历史文化传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80%以上的镇街文化品牌根植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界石儿歌在防疫抗疫中产生了大量亲子同创的作品,木洞山歌唱进了央视唱进了“星光大道”。

同时,强化“积分制”的引领作用。把积分成果的运用与各种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结合起来,切实发挥楷模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特别重视把家庭积分作为评选“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儿媳”重要依据,开展“我们的乡贤我们评”活动,在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设立“乡贤堂”,开展“德法相伴·乡贤讲理”活动,让道德模范以事说理,以理服人。

此外,该区还重视村规民约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移风易俗的“十抵制十提倡”纳入村规民约,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具体内容,持续整治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陋习;大力宣传“孝敬父母,邻里和睦,与人为善”“勤劳致富,诚实守信,豁达开朗”“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爱护家园”的乡风民俗;弘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现有区级以上文明村196个,占比98%;区级以上文明镇12个,占比95%。(田荣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党员“架桥引路” 带领群众致富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