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山东费县共青团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创新开展“乡村好青年十项赋能行动”,做青年的贴心人、好朋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配套服务,助力农村青年跑出创新创业“加速度”,让广大青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大展身手、大有可为。
做实“三篇文章”,为乡村聚合力
围绕乡村好青年选树这一基本点,在“选”“引”“联”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锻造一批有情怀、接地气、带不走的“生力军”“突击队”。
建好乡村人才库,做实“选”的文章。联合县委组织部等10家部门单位制定乡村好青年选培方案,采用“基本标准+导向性标准”的模式,使创业青年、退役军人、代办员等各行各业青年都能脱颖而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多角度综合评价,累计选树好青年1045名,其中省级3名、市级46名。
搭好学子“归雁巢”,做实“引”的文章。汇总印制青年人才政策,实施青鸟计划“云招聘”活动,累计为28家企业招引人才200余名。吸引35支学生团队到乡村一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连续5年举办“费县优秀学子桑梓行”返家乡活动,累计有800余名费县籍学子深入基层、感知家乡、服务家乡。
架好青年连心桥,做实“联”的文章。分级建立好青年微信联系群,推送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和就业创业政策文件。确定首批20名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人选进行重点联系,组织选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金融机构、青年企业家、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6+1”帮带联系,召开各级“好青年”座谈会29场次,促进青年学习交流。
健全“三项机制”,为成才添动力
聚焦乡村好青年发展需求,建立健全诉求对接、抱团发展、政治培育“三项机制”,为好青年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畅通诉求表达机制。扎实开展乡村好青年遍访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模式,通过深入一线调研、线上问卷等形式,分类收集整理好青年诉求,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目前收集诉求85条,全部进行有效对接,帮助解决问题79条。依托“共青团与人大政协面对面”机制,定期反映在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困扰青年的问题。
搭建抱团发展机制。高标准成立乡村好青年联盟,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齐心协力为好青年建平台、融资源、强保障,开展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等各类学习交流活动26场次,引领乡村好青年资源共享、互助合作、抱团发展。依托青年之家、金融服务站点等场所,建设青年人才服务站12处,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技能培训、供需对接等活动,打造乡村青年人才专属活动阵地。
深化政治培育机制。加强对乡村好青年的政治培育,建立“2+1”帮带培养机制,每名乡村好青年入党积极分子由两名正式党员结对帮带,优先把综合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的乡村好青年,推荐担任团干部、后备干部等。目前已推荐54名好青年入党、62名进入“两委”班子、72名成为村后备干部、71名担任村团组织负责人。
创新“十项赋能”,为发展注活力
联合省农科院“三个突破”驻费县工作组开展“乡村好青年十项赋能行动”,助力好青年特别是农业种养殖领域的好青年技术提升、产业融合、加速发展。
基地赋能。打造青年创业基地、青少年劳动实践基地6处,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12场次。
技术赋能。建立乡村好青年培训课程库,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高效种养模式、关键生产技术线上线下培训10场次。
导师赋能。邀请技术能手、知名企业家和社会组织骨干等组建乡村好青年赋能导师团,与269名好青年常态化联系对接。
人才赋能。完善费县籍在外青年人才信息库,搭建高校人才特别是农业领域人才服务家乡的平台。
平台赋能。依托省农科院联系掌握的农业领域先进种养殖生产基地,分级分类组织开展观摩学习5次。
产品赋能。打造农村创业青年产品优质品牌,推荐乡村好青年参加各类农特产品博览会、名优产品展销会6次。
宣传赋能。推荐2名好青年做客省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山东乡村广播频道展示交流,吸引30万人次收听收看。
电商赋能。举办好青年电商培训班7场次,推动好青年入驻电商产业园区和直播电商基地,打造好青年直播电商产业链条。
文旅赋能。发挥费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引导19名好青年从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农业转型,激活农村特色产业生命力。
金融赋能。与县人行联合制定《关于金融支持“乡村好青年”创业就业的指导意见》,联合县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919名好青年发放创业贷款10162万元。(费县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