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最小单元、城市治理体系的末梢单元,基层矛盾纠纷和群众意见较为集中,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山东省莒南县坚持整体构建,注重集成推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小区党组织组织力,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为关键,以凝聚动员群众为基础,以健全服务体系为重点,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创新服务项目载体,全面提升全县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健全小区组织体系,筑牢一线战斗堡垒。一是建强居民小区党组织。开展居民小区党建“全覆盖”攻坚行动,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全覆盖单独组建党组织,对暂不符合条件的小区,采取部门派驻组建、街道兜底组建、社区联合组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全县148个小区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推动组建80个小区实体党支部。选优配强小区党组织书记,从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机关企事业干部等群体中选拔26名党组织书记。二是推进业委会的组织建设。新成立业委会同步成立业委会党组织,由社区选派党建指导员加强联系指导。鼓励小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选举兼任业委会主任,引导党员业主参选业委会委员,全县135家业委会的党员比例均不低于60%。三是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持续加强党组织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统一领导,推动物业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先后下放17项物业管理职能,深化社区、小区对物业企业及物业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考核权限。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26名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优秀党员职工担任社区“两委”兼职委员。
抓好小区骨干队伍,激活党的红色细胞。一是着力激活社区直属党员。将社区直属党员的教育管理细分到所在小区,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定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困难帮扶、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星级小区·红色业主”活动,引导党员带头缴纳物业费、遵守社区公约和业主公约等,积极营造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二是着力激活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全县94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929名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创新推动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社区试点工作,探索推行在职党员发挥作用“473”工作法,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7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125次,解决群众意见建议168条。三是着力激活社区流动党员。从加强关心关爱入手,通过党组织主动联系、便捷组织关系转接、帮助解决困难、经常性开展走访慰问和谈心谈话等方式,传递党组织的温暖,鼓励165名流动党员特别是退休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到小区。
优化小区治理机制,搭建共治共享平台。一是深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动态摸排居民居住状况和自治需要,将148个城市社区网格调整优化为301个,破解“网眼过大”问题。健全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推行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破解社区一线人才紧缺难题。建设138个“同心驿”网格党群服务站,进一步延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触角”为群众提供自助式、下沉式“连锁服务”,二是健全“四位一体”机制。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居民主导、多方参与”的小区自治机制,推广民情恳谈、“马扎会议”、“板头会议”等做法,形成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工作站等共同参与的决策议事机制,及时沟通、协调、处理涉及物业、业主的各类具体问题。三是建立“红色一家”联席会机制。由小区党组织牵头,成立由“双报到”单位、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物业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联席会,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共驻共建清单,定期共商联议,切实解决困难问题,帮助提升治理水平。
聚焦小区精细治理,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一是设立居民小区“微治理”基金池。积极培育和发展小区治理基金,充分整合小区维修基金、社会捐赠、社区资产收益、居民募集等各类资源。坚持问需于民,建立小区居民“微治理”项目需求清单,实施“百微治理”行动,每年完成100个微治理项目,对小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慈善助困等各项微事务做到回应和解决。二是协同共治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民间资本等各方资源进小区,全面开展“双报到”单位与小区结对共建活动,大力引进培育公益慈善、纠纷调解、邻里互助等专业社会组织、第三方机构86家,培育志愿性、互助性小区服务团队373个,着力满足业主多样化需求。三是彰显居民小区文化特色。根据小区固有的社会基础、资源禀赋、文化氛围,探索打造小区书屋、主题楼道、主题文化墙等公共文化场景80处,调动党员群众自发挖掘、传承、弘扬小区文化的积极性,推动形成特质鲜明、肌理稳定、印记独特、广泛认同的小区文化。(莒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