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党建 > 正文

在大历史观中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袁绍光    2022-02-09 14:30:36    解放军报

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在探究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始终坚持和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和执政规律认识,推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从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需要我们在大历史观中增强历史思维能力,探究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坚定历史自信,更好地把握未来。

增强“四史”贯通的历史思维能力。从大历史观来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个相互贯通的整体。在“四史”中,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不同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发展史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提供了思想渊源和逻辑起点。在这“四史”的大视野和大逻辑中,能够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有了“四史”贯通的历史思维,更能形成科学、正确、系统的大历史观,进而在研究历史和借鉴历史中不断汲取勇毅前行的经验、智慧和力量。

增强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思维能力。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需要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观大势、谋大事,方能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只有具备广阔的历史视野,从大势着眼、从大局出发,才能全面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之间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从而在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好两个大局,扎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增强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就可以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要准确把握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特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发有为,进一步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灿烂的未来贯通起来。注重从历史中获得启迪,把对历史的认识同研判新形势、把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结合起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头脑,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增强认清历史主体的历史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百年历程雄辩地证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回首来时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就在于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所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才能使党和国家事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增强洞察历史规律的历史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历史不是一堆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和堆砌,而是有其发展规律。人们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纷繁事件背后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要坚持在对历史的连续性思考中,看清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真正做到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把握独特历史命运和历史运动规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相统一的,把历史自信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之源、破解矛盾问题之策、保持埋头苦干之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下一篇: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