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安徽青阳县乔木乡:描绘振兴新图景 乡村建设显实效

李倩    2022-12-09 16:45:41   

推门见绿、抬头见景,是百姓所盼、民生所望。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乔木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抓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乔木乡凌塘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农家小院清新整洁,村里的广场上可以看到村民们在这里锻炼身体、跳广场舞,红瓦白墙的乡村民居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为深入实现群众对宜居环境的愿景,凌塘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努力呈现出乡村的“山清水秀、淳朴自然”。

 

 

“清”出居住新环境。自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该村两委成员和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成员时常牺牲休息时间,挨家走访,逐户突破建设过程中周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凌塘村党总支书记赵继舟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党员带头,村民们凝心聚力,有主动投工投劳参与沟渠修建的,有自愿拆除围墙、旱厕、脚屋的,有无偿捐助自家空房子,用于美丽乡村阵地建设的……”“村庄道路硬化、生活环境改善是我们期盼的愿望,理应全力支持村里的建设。现在开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原来路窄,等路面加宽了,停车位增多了,我们以后出行也方便了。”周边的村民这样说道。

“改”出发展新空间。针对村庄内存在的危旧房屋、闲置空宅与长期废弃不用、濒临倒塌、有碍观感的围墙和残垣断壁,以及村庄道路两侧、河塘水体沿岸、房前屋后的空隙地块,凌塘村分类施策,一方面结合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拆除、修缮和整理,打造宜居美丽乡村,同时把空置的、可利用的老房子保留下来,改造成“农耕文化展示馆”,把象征传统农耕文化符号的风谷车、连盖、犁、竹筛等老物件收集并陈列于此,既传承了农耕文化,也让“沉睡”的资产被“唤醒”;另一方面,在拓展绿化空间的同时发动、引导群众自己动手,巧用“小空地”,将自家庭院、房前屋后、墙角等零星地利用起来打造成“五小园”,通过植树、栽花、种菜来发挥“大作用”,从微小的细节处着手提升乡村颜值。

“创”出生活新品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凌塘村在沙平乔中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卫生厕所、村内道路交通、饮水安全等民生实事的落实落地,在乡村干部的持续努力下,全面完成改水改厕和村庄内雨污分流工程,通过实施村庄道路硬化、节点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整治等举措,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目前,中心村的主次干道路均采用水泥进行硬化,其中修建次干道250米,青石板步道110米,户户通550米,新增绿化面积956平方米,安装路灯24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工程覆盖率达100%。

接下来,乔木乡在深化和拓展、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立足乡情实际,按照重点打造、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要求,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的生活品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中国共产党青阳县乔木乡委员会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