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无序乱放、跨门经营、违规设置户外设施……这些“老大难”问题给市民带来不少烦恼,也让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头疼不已,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纵深推进法治建设为城市管理执法模式的改进提供了基本指导理念,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价值追求也为探索城市管理执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目标。
今年2月,受四川省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委托,成都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雅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成都市金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及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组建课题组,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城市管理“非接触式执法”新模式,在技术应用、执法流程、合法取证、文书送达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开展了试点研究。
试点工作启动后,成都市城市管理科学研究院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调研国内案例、走访一线执法队伍,确定了试点研究工作方案;联合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搭建关键技术验证平台,开展“非接触式执法”应用场景研究。通过接入既有“天网”视频流,对照四川省行政执法处罚事项,积极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堆物料、违规户外广告等十余个场景开展了“人工智能+多场景算法”技术应用研究,并根据算法识别准确率、误检率和漏检率,基于场景算法提出了适用于“非接触式执法”新模式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建议实施清单。
试点工作中,课题组重点对“非接触式执法”试点的执法范围、处罚程序、证据固化等法律问题进行了全流程梳理,巴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先后到交警、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进行观摩交流,借鉴“非接触式”执法运行模式、工作机制、操作方式、法律支撑、联合惩戒等,并设立试点片区,安装电子技术监控设备,全面摸排基础信息,签订法律文书送达方式确认书。针对“非接触式”执法的范围、法律法规适用、信息技术保障、现实运用等问题,在逐一讨论、多次对比、反复印证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非接触式”执法流程。
按照试点工作计划,课题组在雅安市围绕容易多发违法行为的占道经营和道路扬尘,开展执法案件的“非接触式”办理流程探索。通过夯实台账加强部门联动,成功打通执行壁垒,通过提升装备完善机制,实现执法现场“非接触”,通过“远程高效”取证、“先礼后兵”执法,有效化解执法冲突。同时,雅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结合当地实际,将城市管理巡回法庭和“云上法庭”纳入试点创新,探索强化部门间失信惩戒联动。截至目前,通过“非接触执法”试点,执法效率有效提升,投诉、执法冲突大幅下降,中心城区城市容貌类案件主动纠正率达83%,申请非诉执行案件准予执行率、执行到位率达100%。
课题成员单位成都市金牛区综合执法局积极探索餐饮油烟治理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针对油烟违法排放案件三大取证难点:排放行为具有瞬时性,则较难抓获现行;排放共用管道情况较多,只看现场情况难以锁定违法行为人;违法排放油烟属环保类案件,罚款较高,大部分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谈话调查。借助餐饮油烟治理信息化手段,利用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和第三方运管机制,通过“政府+企业”、“线上+线下”和“人防+技防”的方式,精准、智慧、高效推进全区餐饮油烟治理工作。运用“非接触式执法”理念,开展全区临街餐饮全覆盖排查,建立“一企一档”信息4901家,创新“证照办理选址核查”机制,累计拒办餐饮许可95件,从源头堵住了新开餐饮的违规选址情况。
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证据、确定违法事实为特点的“非接触式执法”,充分利用视频监控设备和物联感知设备等智能化资源,能够形成较为丰富的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了对城市管理中高发轻微违法行为发现、处置以及对行为相对人处罚等的“非接触”“智能化”,既提升了办案效率,又方便当事人快速处理。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载体,“非接触性”执法模式将会得到更好的运用,一方面,将转变执法手段,从原先单一的人工现场处置,向智能化转变;另一方面,提升了执法效能,从传统执法方式,向全时段、全区域的智能监管转变,有助于解决困扰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已久的颈瓶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实现了当事人接受违法处理“最多跑一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