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福建永安:“福”文化点燃文旅发展“新引擎”

黄中泉 李晓娟    2022-08-25 09:26:28    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福”虎迎瑞,“福”满燕城。走进福建永安,从城市到乡村,从社区到企业,燕城大地上处处可见“福”。“福”字、“福”景、“福”产品……人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受到“福”风拂面。

为推动“福”文化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福”文化氛围,永安市按照省、三明“福”文化推广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围绕“永安是福”品牌,深入挖掘永安特有的“福”乡俗文化,大力宣传“福”文化,创新推出“福”系列文创产品,让“福”文化之花开遍了燕城大地。

寻“福”源,让古“福”释放新魅力

今年初,永安市西洋镇当地村民在西洋镇蚌口村大煞岭山脚与林田村石门山界河的大蜡烛山崖壁上,惊喜地发现凿刻于元朝至正廿二年(公元1362年)的“福神”摩崖石刻。

深藏在大山里的古代“福神”摩崖石刻,是永安市挖掘“福”文化资源的一次惊奇发现。随着“福”文化推广工作的一步步深入,燕城大地上寻古“福”文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一个个饱含“福”气的古“福”留存接蹱而来……有明万历丁巳年(1617年)桃源洞主陈汝端所撰,深藏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源洞百丈岩景区龙峰洞马氏仙姑庙后崖壁上的“福祐四方”石刻;有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位于青水畲族乡过坑村的福临堡,门框还有一副藏头联:“福善从知天泽渥,临门还见日精华”;还有镶嵌在古厝、古桥的“福”文化遗迹……它们历经沧桑,成为当地百姓的“心灵归所”。每一处带“福”历史遗存的发现,犹如发现一个跨越千年的生命,无声地述说着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透过一个个被发掘出来的古“福”文化,让人不难发现,从古至今,人们对“福”的向往,对“福”的追求,从未曾改变过。截至目前,永安市已累计挖掘出“福”碑刻、“福”建筑等历史遗迹留存30多处。

享“福”气,让文旅产业焕发新动能

今年来,永安市依托丰富的“福”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福星高照,福佑中华”主题宣传,先后举办书法家写“福”、非遗展演祈“福”、“福”剪纸祝福、医生义诊送“福”等系列活动150多场。如今,走进永安,从乡村到城区,步步见“福”,处处有“福”,户外各类“福”字广告牌800多处,张贴“福”文化海报宣传2000多张,打造“福”文化主题公园1处,布置“福”文化主题街区3个,建成主题造型造景16座。

寻“福”之后,应享“福”气。如何让老百姓身在“福”中而知“福”?进而更好地助力文旅产业焕新芽?

今年来,永安市主动作为,率先启动“福往福来·福美永安”网红打卡地推选活动,以“福景、福艺、福味、福兴、福居”为主题,评选出网红打卡点20处。

创新举办“福味永安·舌尖盛宴”永安特色美食宴烹饪大赛。组织15个乡镇(街道)主推一桌“主题特色宴”,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乡镇(街道)一风味”福味品牌。

着力打响永安小吃品牌,推进永安小吃城总体建设。精心策划了一批“福美食+文旅”招商项目,推动地方特色旅游美食、文化美食的提升发展,使永安特色美食成为助推文旅发展的“亮丽名片”。

举办多场“福佑中华”文艺汇演活动。让广大市民们在满满“福气”中,真切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开展“福满燕城,美丽永安”专题采风创作活动。通过全媒体平台,大力展播优秀书法、摄影、诗词等“福”文化作品。

……

在永安这块“绿水青山为底”的画布上,一幅幅由“福”字勾勒出来了的新画卷,让永安人或来永安的人都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处处是“福”景。

造“福”址,让文旅经济迸发“新火花”

“福”文化的本质在于物质充裕、文化丰硕和精神富足带来的幸福感。如何依托“福”资源,更好地推动“福”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带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

永安市紧扣“福往福来,福建来见”主题,大力整合城市、乡村、企业等多方资源,着力挖掘“福”文化,积极开发“福”址,有力拉动了当地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

今年2月,永安市启动一场以“福”文化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吸引了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民间艺人的踊跃参与,参赛作品达239件,位居全省第一。

4月,永安市发布“万元征集令”,广泛征集“永安福”象形字书法作品, 以“一县一品牌(抗战文化品牌)、一县一园区(文创园)、一县一实体(物联网孵化园)”为抓手,全力打造永安“福”文化标识体系,打响“永安是福”文化品牌。经过评选、展播、网络投票,评出了10副“永安福”书法作品,充分展现了永安“福”文化的独特内涵。

5月,推出“福”文化景观专区,在永安市吉山乡打造了35亩的“福”字花海,加速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让广大市民领略菊花五彩斑斓之美和科技育种神奇的同时,有力扩大了“永安是福”文化品牌的对外知名度、影响力。

8月,在永安市西洋镇三畲村建设“福文化广场”,打造生态之福、幸福之路;举办“西洋芙蓉李节”,结合福文化宣传,深化农旅融合,积极推进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人文底蕴的深度融合。同时以“福文化”为抓手,不断延伸“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条,以农兴业,以旅强农,着力构建多元融合的生态产业体系,有力推动果旅融合迸发出了别样“火花”。

与此同时,永安市还有机地将“福文化”元素注入企业的产品中,有力提升了企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在福建省竹里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竹工艺品展示厅里,一件件经过专家设计的刻有“福”“竹福”等字样的竹产品,琳琅满目。该公司主要生产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工艺品,自永安市开展“福”文化推广以来,公司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家设计“福”文化竹工艺品。由于“竹福”与“祝福”谐音,专家设计出来的产品一推向市场,就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和欢迎。

丰富的内涵,美好的祝“福”,极大富足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如今,在永安,竹编工艺嵌入“福”字、闲置房屋改造成“福”景观公园、百姓服饰刻上“福”字……一个个带有“福”文化特色的元素,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一股浓浓的“福”味正悄然弥漫在燕城大地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桂林灵川:农产品畅销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下一篇:蚌埠:“惠民菜篮子”8月25日再次启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