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是党中央大政方针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一环,做好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州县在开展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使命担当,着力打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全州县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乡(镇)党委(党组)年度目标,同其他工作一同部署落实和检查考核。推动各乡镇每年集中开展理论学习300余场次。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构建起从县委书记到基层党支部书记、从理论专家到农民“土专家”互为补充的宣讲志愿队伍,每年面向不同人群开展“五进”宣讲,以群众会、堂屋会、田坎会等各种宣讲途径开展理论、政策宣讲800余场次。与此同时,面对互联网时代基层群众接收信息复杂多样的新情况、新特点,工作中密切关注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和热点事件,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关切,提高信息公开的权威性、时效性,主动做好正面舆论引导。
汇聚各方合力,打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协同发展模式。一是完善协同机制,创新宣传平台载体。坚持以县域为整体,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组织阵地和架构,整合资源实现阵地联建、活动联动、文明联创,打破乡镇宣传委员单打独斗的局面,提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斗力。全州县统筹协调全县18个乡镇的文化站、280个公共文化服务中心、274个农家书屋、306个党群服务中心等,深挖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遗址遗存等红色资源,实现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全覆盖。二是充实服务队伍,聚合人才优势。坚持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社会志愿力量为补充的人才队伍建设方向,有效汇聚当地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以及志愿者等力量,全县组建近400支志愿服务队共10.6万余人,开展囊括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活动。2020年,志愿者自发成立一支红色文化宣讲小分队,至今已发展有300多名红色文化宣讲志愿者,活跃在全县各个乡镇,走进农村、企业、校园传播红色故事。三是激发人才活力,汇聚向上力量。坚持市、县、乡(镇)、村联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让老百姓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主角。如绍水镇梅塘村,以演唱彩调和黄梅戏闻名,在村里老年协会的牵头组织下,成立了中、老年两支文艺队,同时还组建了腰鼓队、军乐队,现已成为当地闻名的文艺村,走出了一条移风易俗和引领新时代文明新风的新路子。
守护传统文化根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普惠性。在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全州县坚持将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将群众文艺、农村文化活动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一是推动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镇文化建设立足地方特色文化,重视发挥各类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在文化宣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全州县探索项目、传承人、基地、协会“四位一体”的非遗传承模式,结合发展文化旅游、开展民俗节庆活动等进行生产性保护,让非遗“留下来”“活起来”。如全州县的剪纸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其传承人唐爱春不断推陈出新,用传统技艺记载国家重大事件,将时代特征、人物故事等融入剪纸中,既保留了剪纸艺术的传统元素,又在发展中创新地融入了时代元素。目前,全州县申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个、非遗保护项目79个,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自治区级6个。通过非遗传承,既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也保护了各个乡镇的本土文化。二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增强文化普惠性。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让多元文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全州县依托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定期对乡镇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深入挖掘以“瑶族舞”“彩调”“桂剧”等为代表的桂北民俗文化,以“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历史古迹‘湘江战役’”等为题材制作推出影视作品,每年深入各乡镇、村屯开展以“文化下乡”“我们的节日”等为主题的群众性文体活动1000余场次,满足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乡土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的作用,通过他们开展政策宣讲、互帮互助活动和志愿服务,变传统文化活动的观看式为参与式、体验式,极大地增强了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依托枧塘镇传统古民居传承人唐以金自费建设的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馆,开展传统民居建筑工匠培训班,吸引群众现场参观体验和学习传统民居建筑工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