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云南大理南涧: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刘银珍    2022-08-09 16:32:15   

 

巍巍无量山下,滔滔澜沧江畔,在云南大理的南大门——南涧彝族自治县,35个民族19万多各族群众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南涧县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方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南涧跳菜”兴产业——

自学空,南涧县宝华镇光乐村委会陡嘴村人,艺名杨三,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跳菜”州级代表性传承人。7月7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培训在普洱市澜沧县举行,杨三有幸参加。“今后想搞一个传承基地,配套南涧跳菜特色餐饮,带更多跳菜艺人一起奔小康。” 2017年,杨三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仅今年7月第一个周,该公司以2000元每场的均价承接了10场演出。每场6到8人,收入不菲。

“南涧跳菜”,即跳着上菜,它集舞蹈、音乐、饮食于一体,是彝乡南涧待客的最高礼仪,也是南涧靓丽的名片,杨三仅是众多艺人中的一个。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该县将“南涧跳菜”以产业化来发展,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实施了“培育百支跳菜队、培养百名跳菜艺人、搭建百座跳菜舞台、打造百个跳菜名村、扶持百家跳菜名店”的“五个一百”工程。目前,南涧共有370支跳菜文艺队2000多名队员,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发展好南涧跳菜可实现文化和产业双振兴,以跳菜为媒,不仅能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能促进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共南涧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白斌说道。

全域创建同发展——

“今年6月,南涧县成立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联盟。”白斌介绍。至此,南涧县涧河社区、南街社区、安定社区、小军庄社区携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今年,南涧县还积极推动“澜沧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创建联盟”。保山市昌宁县,临沧市云县、凤庆县,大理州南涧县、巍山县、永平县、云龙县、漾濞县,普洱市景东县,4州9县将形成跨区域大联盟。白斌看来,创建联盟,可落实工作沟通协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文化交流、互观互学等民族工作协作机制,确保民族工作沟通协调常态化,重要关联信息互通机制化,共同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南涧县被云南省授予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多年来,该县持续开展全域创建,同时攻坚克难,聚居于澜沧江畔的直过民族布朗族实现整族脱贫,散居大山的云南省特少民族苗族也以整族脱贫的政策给予扶持。南涧县乐秋乡下大湾苗族村、公郎镇盖瓦洒彝族村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拥翠乡龙凤村、公郎镇落底河村等5个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村寨。中共南涧县委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南涧县人民法院、南涧小学等21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示范引领富乡村——

“乐秋米家禄,红兴振兴村,美味羊汤锅,涧水之源,美丽乐秋欢迎你。”南涧县乐秋乡党委书记张波,是妥妥的“乡村旅游推荐官”。他朋友圈推介的红兴村,是南涧县第一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来自9个村的26户彝族、苗族、汉族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成了一村人。他们在此建设新家园、发展新产业、开办合作社、发展文旅产业。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是这个搬迁村稳得住能致富的不二法宝。

做好民族工作,发展是硬道理,南涧县通过示范样板形成乡村振兴合力。围绕“绿色茶区,农旅融合示范县”定位,抓住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机遇,结合今年被列入“一县一业”茶产业示范创建县契机,集中优势资源、资金发展示范项目。“仅今年,就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3亿元,示范之光可照亮前行之路。”南涧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贵宏介绍。除此之外,南涧县还巧借沪滇帮扶之机,将沪滇资金用在乡村振兴刀刃上。“去年以来,已累计投入5400万元。”县沪滇办工作人员杨春胜介绍。

行走在南涧,无量山藏茶谷成为旅游新方向。宝华镇“拥政水库-杨梅树-格止腊”茶旅融合环线首次迎来远方的客人。无量药谷闯出“千企万店产业助农”之路。一个个红兴一样的示范点,正以乡村振兴为“熔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出考察引项目,招商引资谋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