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大同平城区民和社区:“小卡片带动居民大自治”

2022-08-03 14:30:46   

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道民和社区积极探索以社区经济为纽带、以自治服务为理念、以社会组织为依托、以智能APP为平台、以“四卡”转化为抓手的“育、赋、建、用”四联单服务群众法,形成了“自治—经济—“四卡”—自治”的基本循环模式,把自治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把集体经济转化为服务资源,把服务资源转化为居民自治的闭环服务群众法,调动了社区0.6万人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形成了“小卡片带动大自治”的良好局面。

培育三个实体,注入居民自治源动力。一是打造“菜篮子”超市。社区利用服务阵地,以志愿者为依托建设了“菜篮子”超市,打造民和社区“十五分钟生活圈”,超市现在每月营业额达20万余元、年营业额超240万元。二是建设“老年餐厅”。针对社区老年人基数大、照料难的问题,开办了老年餐厅,采用市场化经营方式,社区以资源入股,包括为餐厅提供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居民志愿者)等,餐厅年均营业额21万余元,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就餐。三是建设便利售奶站。社区分别与4家大区牛奶经销商达成直签协议,在各小区中设置共12台便利售奶机,为居民提供24小时不断档的购买服务。

赋能四个卡片,激活居民自治互助力。社区把三个实体的赢利转化成三种形式的“社区治理奖励卡”,由超市每年为社区提供可以8折买菜的“爱心购物卡”1000张,老年餐厅提供半价就餐的“爱心就餐卡”1000张,奶站提供优惠购奶的“爱心供奶卡”1000张,还有由志愿者协会提供的“专项服务卡”1000张。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巡逻、活动宣传、卫生管理、志愿活动等达到一定的时长或次数(由社区根据治理工作需要公布岗位及要求),就可以申请到这些卡中的一张或几张,形成了社区居民通过以积极的“为他人服务”换来自己需要的“个性服务”,形成了“成人达已,成已为人”的居民共享共建局面。居民们在不断的自我服务循环中凝聚了治理合力。

搭建一个平台,建好居民自治枢纽站。为了方便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各类活动,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优化居民选岗领岗,社区专门开发社区服务平台,打造集社区自治活动信息发布、参与记录、卡片发放、分配服务、激励评价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智能APP管理平台,设置了“政策宣传、群众点单、岗位介绍、服务接单、活动上传、领卡申请”等功能。作为服务补充,管理平台还开辟了生活服务功能,如技能培训、招聘服务、上门维修、社区养老、旧物置换、相亲交友、月嫂招聘、社区团购等互助功能服务区,推动基层治理向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转型升级,节省了人力物力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年来,平台开展政策宣传21次,根据群众需求发布志愿岗位2000多次,为居民提供培训、招聘、相亲等服务350多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用活“六个”组织,转化居民自治新动能。为了给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社区根据居民的特长、资源、可服务时间段等成立了六个志愿服务组织——“居民养老服务队”“家政服务队”“跑腿办事服务队”“教育咨询服务队”“医疗服务队”和“就业咨询服务队”。这些服务队队员都是由长期在某一技术领域工作且有一定专业特长的社区居民组成的,其主要使命就是为获得“专项服务卡”的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他们在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同时,社区也给他们发放他们需要的服务卡,形成了互助服务的有序循环,充分发挥了居民自治的主体作用。社区的张大妈等特别善长做手工活,他们有时间就在“手工结艺坊”做义工,领到了“专项服务卡”,凭着卡片向社区申请提供“家政清洁”服务。在社区,居民们利用各自己的特长和资源不断地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获取各种爱心卡,然后再获得自己想得到的各种服务,激活了居民自我服务、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一池春水,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愈发高涨。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开源街道创新服务群众模式,以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为基本指导思想,紧紧扭住社区经济这个“牵引力”,通过科学配置资源要素,调动“千军万马”加入“互助服务”的自治中,形成磅礴的居民自治合力,破解了居民自治乏力的现状,探出了高度自治下为民服务的“民和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信丰:崇仙乡人大代表助力“厕所革命”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