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安徽望江县华阳镇:产业兴旺促发展 乡村振兴正当时

罗少坤 何飞 李曙斌 伊婷    2022-07-08 14:52:02   

仲夏的华阳镇,溪水淙淙,草木葱葱,村民们忙碌在田间地头,除草打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合力演绎着产业兴旺的“交响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群众富裕是目标。近年来,安徽省望江县华阳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林下经济、水源经济等多种经济模式,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好乡村振兴幸福路。

“绿色经济”美了乡村富了百姓

走进华阳镇鹤庄村,放眼望去,昔日的荒沟荒坡上如今满是承载着村民增收致富愿景的苗木。在种植基地现场,十几名工人正在进行着除草、施肥等工作,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鹤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统”的作用,将2100亩土地陆续流转到望江县重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大力实行“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出“土地入股分红+务工收入”的分配方式,激发群众自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这是一个‘一石四鸟’之举,盘活了村里沉睡的林地、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解决了森林防火这个大难题。”鹤庄村党总支书记商良激动地说。

重友合作社负责人孙友重前些年一直在外跑客运生意,2011年受到家乡感召后毅然返乡,创办了合作社,种植朴树、三角峰等数十个品种的景观苗木,带动周边百余人就业。

一开始,虽然孙友重诚意满满,但村民对孙友重并不信任。为打消村民的顾虑,鹤庄村村委会提出先把土地流转到村里,再由村里出面流转到合作社,顺利地把土地流转过来,并上门入户为村民讲解政策,村民流转的土地能参与分红,村民自身还能到种植大户那里干活、拿工资。经历重重困难,孙友重的苗木种植事业终于顺利启动。

“‘资金变股金’就是把各级财政的分散资金、村集体经营主体和村民的自有资金及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入股发展产业。”华阳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人朱孟平说,“‘我的土地我自己种’,这是村民的普遍想法,‘农民变股民’就是引导、推动和支持农民自愿将个人的资源包括土地、资产、资金、劳动力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权投资人,参与分红。”

近年来,华阳镇注重做好林业文章,经过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转,助力大户种植经济林。在扶持现有种植大户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寻求引进更多的合作项目。

截至2022年6月,重友合作社已经拥有标准化基地1668亩、育苗基地586亩、技术嫁接拼接基地450余亩,另有新品苗木培育基地470亩,年生产和销售苗木产值500万元左右。带动剩余劳动力500余人就业,使农民在家就能够增收致富,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周边闲散土地山林的流失,让曾经荒芜的旧地和山坡随着规模化的苗木种植变成了一片“绿色海洋”,既美化了环境又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做活山场文章 发展林下经济

在华阳镇,像孙又重这样的“新农人”还有很多。 

何文豪是清泉村一名青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一家牧业公司当技术员,从事家禽家畜防疫管理工作。3年前,他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回乡后,他和朋友一起看中了清泉村这片100多亩山场的自然资源优势,便和村里签订了承包合同,开始发展产业。经过绿化补植,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看到草多虫多的青山,他产生了发展林下养殖的想法。
  何文豪说:“当时山上草多虫多,我想要是发展林下养殖,养鸡、养番鸭,收入肯定不错,一方面能清理虫草,另一方面,鸡鸭的粪便可以肥沃土壤,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
  说干就干,2018年4月,他投资2万元,搭起了简易棚舍,买来了3000只土鸡鸡苗和500只番鸭鸭苗,开始了林下养殖。
  “因为有在畜牧公司当技术员的养殖经验,防疫做得比较扎实,鸡鸭成活率比较高,首批3500只鸡鸭赚了12000多块钱。”何文豪说。
  为了不断提升林下养殖质量,2020年,尝到了甜头的何文豪又琢磨起立体生态养殖,选购了一批黑猪在林间放养。山场养黑猪,山下养鱼、鸭,几年的成功探索,不仅给何文豪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就近就业的岗位。
  2021年10月,他跑遍了望江县城所有的市场,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在望江县城开设一家生鲜店,专营自家生产的畜禽鲜肉。生鲜店开张后,生意十分火爆。
  “我们都是生鲜店的常客,在这里买的土鸡、土鸡蛋、黑猪肉,不仅品质好,烧出来的味道鲜美,而且食品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吃了放心,大家都认可。”顾客张华英说。
  何文豪表示,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基地养殖规模,鸡、鸭、鹅,猪、牛、羊养殖一起上,带动周边养殖户严格按照统一采购、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改良品种、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按照农产品无公害认证标准生产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经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据了解,目前,华阳镇像何文豪这样的养殖户有20多家,林下用地面积达1500多亩,年养鸡12万只、养鹅3万只、养羊326只、养猪300多头,林下经济创收超过1900万元。

科技+水源经济  助力 “皖鲈”健康生态

位于华阳镇的华发生态养殖基地里生机勃勃:鱼池波光粼粼,池畔树木葱葱。

该基地负责人名叫王世发,同样是一名党员。2005年开始,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感召下,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当年就承包了本村100亩荒地,踏上了回乡创业发展之路,主要从事水禽类的养殖。2020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王世发投资400多万元到水产养殖上来。

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他切身感受到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亟需改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智慧农业”概念的启发下,他走出了一条“智慧生态养殖”的创新之路:积极选育“皖鲈”1号优良品种,充分利用现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探索更高效更智能水产养殖方式,并逐步形成一套智慧鲈鱼生态养殖系统。创新驱动的生态养殖路,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在今年1月,该基地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我们的目标就是以基地合作社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户就业,促进当地个体户发展,拟在3年内达到商品鲈鱼年产值220000斤,利润创收200万,带动当地就业100人。”谈及发展目标,王世发激情豪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2年桂林灌阳“六月六”尝新节暨雪梨黑李节开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