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桂林龙胜:多元发展构建全县大景区

2022-04-08 16:28:46    新华网

层层叠叠、连绵盘旋,是古老农耕技术留下的几何秩序,是先民智慧流传下来的农业文明,这就是龙胜梯田。

龙胜,因梯田闻名于世,但这座位于广西东北部的小县城又不止于此,它还有秀美的山川、良好的生态、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是大桂林旅游圈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龙胜把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升级发展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行有机衔接,确定了“全县大景区·旅游一盘棋”的发展理念,重点实施“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康养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文旅融合、产业提质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

农耕文化+旅游,炫亮世界梯田原乡品牌

龙胜梯田总面积22.8万亩,耕种历史达2300多年,至今保持着“耦耕”等原始耕作方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荣誉。龙胜梯田的规模美、耕作美、艺术美,构建了世代相传的梯田农耕文明,是生态智慧的杰作,是天地人和的典范。龙胜是名副其实的“梯田王国”“世界梯田原乡”,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品牌效应,重点打造了龙脊梯田景区,同时发展了布尼花海梯田、古壮寨彩色梯田、小岩底星空梯田等差异化旅游产品,推出了张家苗寨插秧摸鱼、民合苗寨瓜果采摘等农耕体验活动,形成了梯田观光游、农耕体验游的独特品牌。

民族文化+旅游,筑就多民族生态博物馆

龙胜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根据《龙胜各族自治县自治条例》,龙胜将苗族跳香节、瑶族晒衣节、侗族侗年节列为法定节假日,精心策划文化旅游业态,进一步促进龙胜各族自治县文旅复苏。金竹壮寨等23个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点,黄洛瑶寨等8个民族村寨常年开展民俗演出项目,瑶族“长发节”等传统节庆达87个,龙胜获评“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红瑶长发养护品牌连锁店达200多家,黄洛长发科技馆成为了探寻红瑶长发秘密的基地。

红色文化+旅游,凸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亮点

龙胜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楼、审敌堂,红军桥、红军岩等红色遗迹,推出“二万五千分之一的长征体验游”“红绿结合的长征历练游”“跨越桂湘的长征深度游”,推动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建设,把红色旅游与南山景区开发相结合,与民族村寨相结合,作为龙胜西北片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引擎,打造“长征体验在龙胜”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开启龙胜旅游新的长征之路,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

康养文化+旅游,打造康寿养生圣地品牌

龙胜有森林峡谷、高山草甸、珍稀矿产、地热温泉、富硒土壤,生态环境优越。同时,龙胜强力推进禁伐、禁砂、禁渔等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发展康养旅游,龙胜围绕凤鸡、翠鸭、龙脊茶、龙脊辣椒、地灵花猪、红糯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皇金菊、竹笋等有机食品打造了系列特色文创产品;推出了龙脊那秀、龙脊溢竹等多个高品质饮用水;打造了以温泉、瑜伽等养生业态为主的度假民宿和温泉疗养、传统药浴项目;培育了自驾骑行、跑山徒步等休闲体育文化。通过不断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龙胜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

此外,龙胜注重以旅兴农、旅游惠民,在全域旅游的实践过程中,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做活“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乡村振兴”文章,打造串联10个乡镇80%行政村的“生态、旅游、扶贫”大环线,形成了“景区辐射、村寨联盟、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的旅游扶贫“龙胜模式”,全县35%以上的贫困群众通过景区分红、土地入股、民俗展示、建设务工、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方式实现脱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织好五张网 助农保春耕
下一篇:乌兰察布交警积极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