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威县坚持把引人才、保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创新措施、精准施策,探索“四个三”推进人才建设组合拳,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搭建“三大平台”,夯实人才发展载体
一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成立威县人才研究中心,建立人才库、企业需求库及对接平台,落实人才引进和培育激励政策,实施人才技能提升工程,2021年前三季度,引进高校毕业生3689人,培育农村专业化技能人才1.5万人。二是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多方筹资6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就业创业园,成功入驻创业实体51家。引进社会力量,建设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的兴启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项目84家以上。三是搭建人才创新平台。打造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高新区两个创新载体,省级高新区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打造的第一批双创特色载体,为该批次全国唯一的县级开发区。2021年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个。
强化“三项扶持”,完善人才就业政策体系
一是强化人才引进扶持。出台重点产业首席专家政策,已落实梨产业首席专家曲宪忠科研经费和安家费75万元;对企业引进高级、中级职称技术人员,分别给予每月3000元、2000元补助;对企业招录的本科二批及研究生学历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每月600-3000元的财政补助;对企事业单位引进“985”“211”高校毕业生给予全方位配套政策支持。二是强化人才培训扶持。细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30条实施细则,对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给予联系专家、培训场地、政策补贴支持。三是强化人才创业扶持。初创3年的各类创业主体,免收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15万元的贷款担保和贴息,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每年享受最高3万元的房租、物业、水电费补贴,最大限度减低创业成本。
突出“三类对接”,实现人才与产业无缝衔接
一是突出高校毕业生与产业对接。建立县内企业需求人才岗位信息库和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开展2021年高校毕业生精准网络招聘,征集县内企业人才岗位信息230个,大学毕业生选岗22个。二是突出现有技术人才与产业对接。摸底外出务工人员。对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状况进行摸底,建立3.2万人的技术人才库,对有在县内就业意向的人员,按照技能特长分类向企业推送,帮助企业招录专业技能人才2600余人。三是突出电商达人与销售对接。成立数字经济办公室,招募51名“电商创业达人”组建县内“网红”军团,组织“网红”推广县内产品,打造适应新形势的线上营销人才队伍。
构建“三大机制”,强化人才全方位培育
一是企业家培育机制。今年以来,聘请专家开展企业家及高管培训500余人次,组织企业家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60余人次。每年表彰一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今年全县三级干部大会设立“金牛奖”,奖励16名贡献突出企业家75万元,增强了企业家队伍的自豪感、荣誉感。二是职业技术人才培育机制。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6803人,占年任务的119%,其中就业技能培训6103人、创业培训275人、新型学徒制培训50人。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园区,推进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建设,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能力。三是农技人才培育机制。探索建立“首席专家+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体系,设立曲氏创新贡献奖(每年10万元),对梨产业创新贡献人才给予激励奖励,每年开展农业各类培训近2万人次,累计培育认定农民技术员和助理技师8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