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伴着嘤嘤鸟语和沁人花香,在湖北省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一眼望去,青山绿水环绕,村庄错落有致,数十个大棚排列有序。谁曾想这个十多年前欠债、人心涣散的村庄,如今成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吸引周边县市区乡村干部纷纷前来考察参观学习。
近年来,该县坚持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吸引能人回归创业带富,创新村民自治新模式,不断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党建+环境整治”,让村庄“靓”起来
3月初晴,在沙堆镇湾船咀村的主干道上,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一起平路肩、清沙土、种树苗……吹响了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冲锋号”。
乡村要治理,环境治理是关键。3月以来,通城县在全县开展拆违建,清垃圾,洁庭院,添绿化活动,各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变化。
关刀镇党委把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主战场。
各村把会议室搬到屋场、田间地头等村民聚集地,把一场场“屋场会”开成了“通气会”“鼓劲会”,老百姓们搬着凳子坐在一起共话人居环境整治新思路。3月份以来,该镇已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屋场会120余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收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厨房垃圾清理、鸡舍圈养、游步道建设等建议百余条。该镇还成立了环境管理专班,每月不定期到各村进行环境卫生检查,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评。
村里干部勤快带头,党员积极主动参与,老百姓自愿投工投劳,为打赢这场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街道“净”起来了,河水“清”起来了,庭院“美”起来了,村容村貌更是“靓”起来了。
“党建+产业发展”,让村民“富”起来
走进“龙门客栈”酒文化主题博物馆,一阵阵酒香扑鼻而来,这是北港镇龙门村集体经济的核心,每年收入达12万余元。
发展可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是乡村治理的长远之路。通城县巧打“乡情牌”,吸引在外能人回归创业,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支撑乡村治理的源头活水。
龙门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和纽带,以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为支撑,因地制宜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油茶、光伏发电、全自动化养鸡、大棚种植等主导产业,带动30户脱贫户致富。
“一个人富,村子发展不起来,只有共同富,村子才能真正富起来。”龙门村党员胡秋龙带头创业,带领致富,联合村支部党员和能人,发展酒厂,兴办家禽畜牧养殖厂,与现有530亩油茶基地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安排村脱贫户10余人就业。
“把车间建在家门口对我们脱贫户来说就是福音,出去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主要是照顾不了家人,现在好了,赚钱和顾家两兼顾。”马港镇黄鹤村三组贫困户熊建以13亩楠竹入股村“微工厂”,平时在工厂做工,年收入4万元,务工两年,摆脱了贫困,全家还搬进了两层新房。
一个个帮扶车间、一间间微工厂……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美丽村子富起来了。自2019年以来,全县整合资金,建成“帮扶车间”“微工厂”79家,带动脱贫人口就业816人,村集体年均增收2.9万元。
“党建+村民自治”,让村子“活”起来
近段时间,“五级网络”“积分制”成了马港镇彭塅村村民的热门话题,该村的积分超市里,整齐的陈列着日用品、农资物品、学习物品等,只要村民的积分达到相应的数量,就可以进行积分兑换。
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是根本。通城县创办“积分超市”,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细化网格管理,创新村湾“微治理”,搭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村规民约分为六大类,每大类有细则和对应的分数,以户为单位进行积分,总分是100分,将村规民约落到分数上,真正让德者有‘得’,村民参与村里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村党支部书记徐旺才说,有奖则有惩,对于扣分多积分少的户头,将在公告栏和微信群进行公示。
马港镇党委书记陈志明介绍,该镇在五级网络的基础上制定了“村规民约积分制”的模式,彭塅村是“党建引领+网格联动+群众参与”积分制管理的试点村,形成可行经验后,将以点带面,实现镇1个社区和21村全覆盖,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
一名党员中心户要身兼政策宣讲员、卫生示范引导员、安全信息员、就业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疫情防控排查员、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员等“七员”职责,既是群众的连心桥,也是插在阵地上的红旗。
挂牌当日上午,五里尖山村党员中心户吴远洋,主动带头,对自己家屋前屋后进行“先拆后建”,术后迅速带动尖山村二组党员、群众自发拆除违建房屋、围墙、菜地等,美化村容村貌。挂上了这块牌子,对我来说是不小的荣誉,更是承诺与责任,我将用实际行动守护‘党员中心户’的称号!”五里镇尖山村党员吴远洋用行动诠释责任和担当。今年来,五里尖山村涌现21户党员中心户,形成“支部——党员中心户——联系户”三级联系体系,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程隽、刘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