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蚌埠市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做好“三农”工作、稳定“三农”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勇表示,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的《蚌埠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将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三农”工作的抓手。该行动方案对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中的各项内容细化具体目标要求,提出到2025年,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2109元/亩,年均增幅12%以上,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各类农机10万台套参与“三夏”,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及分布,合理确定农机具的投入规模、收割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从去于全省前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去年,蚌埠市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征集上交农作物种质资源220份,普查畜禽品种64个;协助鹏欣集团从丹麦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品种曾祖代种猪2400头。蚌埠市提出,将实施种业强市建设行动,到2025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今年建立小麦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培育脱毒石榴苗20万株、茄果类瓜类种苗1亿株。核心种猪规模达到20万头以上、湖羊和小尾寒羊种群规模达到100万只、禽苗2亿只、中华鳖种苗繁殖2100万只、泥鳅苗种10亿尾以上,创建省级水产良种场5家。
一个家庭种下数千亩耕地,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事。如今,在农业机械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撑下,一切变得顺理成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机生产的融合,农机变得越来越智慧。统计数据显示,当前,蚌埠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6%。2021年,全市投入各类农机10万台套参与“三夏”,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及分布,合理确定农机具的投入规模、收割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从去年5月28日开镰到6月7日大头落地,历经11天,顺利实现夏粮安全到手,颗粒归仓,麦收作业从“持久战”变为“速决战”。过去绵延一个月的“麦收持久战”,现在不到半天就颗粒归仓,农业机械化改写着“麦收时间”。
“稳”字是今年粮食生产的关键词。蚌埠是全国优质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耕地面积568万亩,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78万亩,为稳定粮食产能打下扎实基础。去年秋种以后,蚌埠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土壤墒情不足。面对旱情,各地通过行政推动、技术指导、发动群众、调度水源等多种措施,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全市灌溉补墒188万亩次,浇灌后的麦田根系较好,有效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今年初,全市应急、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齐心协力,通过人工增雨实现普遍降水,旱情完全解除。
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蚌埠市大力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强化科技驱动、示范带动、服务推动和产业互动,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李勇表示,下一步将全面做好小麦生产管理,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加强财政、水利、气象、农机等全方位保障,及时解决粮食生产各环节问题。同时,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网格化管理机制,重点抓好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做好“倒春寒”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帮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主体与市场对接,促进优质优价,实现粮食丰产、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