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既抓顶层设计为改革沿着正确轨道运行把脉定向,又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创新推进各领域改革,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全年完成主要改革事项61项和具体改革事项166项,县级领导领衔推进的20项重点改革全面完成,各项工作干在实处、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切实为建设生态康养文明幸福镇安增添新动力。
紧扣“一都四区”战略目标,提出“一厅四地”发展定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镇安县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若干措施》、加强招商引资《实施办法》《考核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发展壮大生态康养首位产业和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特色农产、现代医药等产业集群,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及“放管服”改革,高质量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亮点一:以“两个并重”“两个加减分”“三个挂钩”“223”考核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改革考核方式,创新推行“223”考核机制:坚持平时和年终考核“两个并重”;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应指标得到市考加分或减分的,给予牵头与责任部门双倍加分或减分;实行县级领导年度考核与联系分管部门、包抓镇办考核结果,镇办部门党政“一把手”与本地区本部门考核结果,干部选任与所在单位考核结果“三个挂钩”,切实以严督实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亮点二:镇安县招商引资“四千四万”推进机制成功案例在全市交流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强力推进。出台《镇安县加强项目工作的若干措施》《镇安县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办法》《镇安县争取资金考核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积极打造招商洼地。推行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招商项目落地服务机制,确保招商项目落地落实。全市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点评暨成功案例交流会在镇安召开。
亮点三:全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推进会在镇安召开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站式”服务,127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审批,424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审批模式,创新开展“集中审批周”活动,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后补”受理和“全程代办+上门服务”机制,为招商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手续办理服务,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亮点四:镇安“十条措施”推进小水电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
在全省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中,镇安涉及数量最多、任务最重,县委、县政府不畏难、不等靠,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措施,定硬措施、选硬干部、用硬作风,创新实施“十条措施”强力推进小水电整治,率先完成小水电整治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小水电整治工作成效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全市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镇安召开。
亮点五:镇安农村改厕“335”模式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不断深化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围绕“八清一改”目标,建立健全常态化村庄保洁机制,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镇安荣获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聚焦小厕所大民生,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示范引领、质量优先”原则,充分考虑地理条件、气候特征、风俗习惯等因素,积极探索总结适宜的改厕模式,创新推行实施的“335”改厕模式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农村改厕工作典型范例。
亮点六:镇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
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深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体制机制改革,率先探索出由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实现路径,切实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镇安县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秦东地区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县。
充分发挥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走在前的优势,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围绕“治理方式扁平化、联系群众零距离、激活社会微细胞、智慧赋能高效率”一条主线,聚焦“政策宣传、防汛救灾、返贫监测、矛盾调处、治安联防、护林防火、风险防控、秦岭保护”八大领域,创新“划片管理、一人多岗、平台运行、系统调度”四条路径,实现“共同管理、共同治理、共同缔造、共同幸福”四大目标,着力构建以片区为单元、以片长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难题,极大改进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治理全覆盖。
亮点七:探索“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现高效能
全面整合各行业优势资源,建成大数据系统平台,建立县镇村三级指挥、五级运行体系,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部位、每个家庭、每个人头,让“微治理”释放“大能量”。 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治理、由“管控”向“智控”、由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由低效率向高效能的转变,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镇安县建立“1844”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现高效能》典型案例被省改革动态采用。全市“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现场会在镇安召开。
亮点八:创新推行“五治六长”平安镇安创建机制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平安稳定“3+N”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制定印发“最多访一次”实施办法,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并先后建立了矛盾纠纷“以奖代补”、“五治融合六长管理”等机制,镇安县连续两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镇安县综治中心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构筑农村社会治理长效机制的创新探索》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
始终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国省“1+32”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以及医疗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产业就业等方面共54项配套政策,在强化有效衔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断展现新作为。围绕创建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建立“126”乡村治理路径,高峰镇渔坪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亮点九:建立“十查十补十强化”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镇安在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中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县委、县政府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考核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综合评价好的县区。探索推行的“户分三类、精准帮扶”机制作为陕西省唯一脱贫攻坚典型案例编入《中国减贫奇迹》,探索总结的“后搬迁时代有业安置”、 扶贫资金“一账一平台”等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创新建立“人盯人”+防返贫监测机制得到省市肯定推广。镇安县扶贫开发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亮点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三五”机制全国全省推广
聚焦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后续扶持41条硬性措施,将搬迁群众分为传统农民型、社区工人型、三产服务型、外出务工型和兜底保障型“五个渠道”,保障搬迁群众就业;创建小菜园、小生活用房、小型红白理事会、小超市和小型公益型公墓“五小社区”,完善功能促进融合;将三块地、双薄制、便民室、网格化和多元化管理作为保障群众权益的主要抓手,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把三个“五”作为镇安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主要抓手,从产业就业、服务配套、基层治理等方面,解决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
亮点十一:镇安“易权到村”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新模式全国全省推广
针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块分割多头管、权属不清无法管、无人无钱不能管的现状,创新实施了“易权到村”,即“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和管理权限移交到村”,实现了村有、村用、村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镇安“易权到村”探索农村公共设施管理新模式》作为首批全国20个定点观测县唯一典型经验案例推荐到国家乡村振兴局。
亮点十二:创新实施“1+5”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机制
围绕国省“1+32”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37项配套政策。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建设和“111”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线面联动推进乡村振兴1+5示范区建设,云盖寺镇入选全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持续推动产权改革,打造集体经济示范村30个,云盖寺镇岩湾村被命名为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聚焦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重点难点,探索开展“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实践活动、“四聚两亮两评”办实事活动、探索建立“党建联盟”、推行干部“业绩看板”等党的建设制度创新,扎实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亮点十三:创新开展“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实践活动
全面推进“一个品牌引领、两个作用推进、三条路径支撑、四员选派保障、五个培育助力”的“12345”工作机制,引导和激励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先行先试、争创一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
试点一: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
镇安县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建设为契机,以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夯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为基础,以强化资金保障为重点,以推进管养分离为抓手,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全县纳入养护管理的公路里程2635.91里,县、乡、村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分别为76.5、75.1、61,公路技术状况指数全部达标且始终保持100%列养。创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镇2个、县级示范村7个。
试点二:全国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
2021年5月,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的通知》,镇安县被确定为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县,按照省委文明办《关于印发〈陕西省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县迅速启动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工作。投资120余万元,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提升改造乡村学校“复兴少年宫”14所,新建乡村“复兴少年宫”4所,各少年宫活动有序开展,特别是云盖寺镇“复兴少年宫”,依托历史人文资源禀赋,打造八大实践基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试点三: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镇安县按照全省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要求,聚焦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堵点、难点、痛点,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措施,探索推行党建领航建强乡村治理、两化管理创新乡村治理、六大工程巩固乡村治理的“126”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服务事项“一口子”归拢、资源力量“一盘棋”统筹、工作落实“一揽子”推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氛围和环境,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打下坚实基础。高峰镇渔坪村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试点四: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
按照改革试点要求,确立镇安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1234567”模式和“三个破解、三个好转、三个提升”的改革目标,通过建体系、夯基础、强能力,确保规定动作提质量,创新动作增实效。结合县域医疗机构分布特点,整合15个镇办卫生院,组建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个医共体,建立以米粮、云盖寺、柴坪镇为枢纽的东中西三个医疗副中心,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形成“品”字型医共体布局。充分发挥医共总院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人员下沉、技术指导、业务托管等形式,不断巩固医改成果,基本实现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65%病人首诊在基层。同时,镇安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苏琳杰 连萍 陈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