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中、省、市各级部门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抓,为助推乡村振兴、构建“五个长宁”锻造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强化党建引领——立好“台柱子”
为加强农民工思想引领,培养“红色先锋”,开展在农民工中评先评优活动,鼓励农民工同志参与村干部选举,使农民工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为筑牢“红色堡垒”,积极筹建驻外流动党组织,先后在京、粤、蓉、滇、渝建立5个驻外流动党组织,划拨15万元支持在蓉、在滇、在渝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初步建立“1+N+X”的农民工党建服务体系。同时,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制定了《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制度汇编》、《驻外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加强流动党组织及流动党员管理与培养,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也巧妙利用驻外农民工流动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实施“红色头雁”行动,宣传招商引资政策,吸纳长宁籍及外省籍成功企业家、技术能人等知名人士建设家乡、发展家乡、富裕家乡。
加强多方联动——搭好“擂台子”
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基础上,由县人社局、县宣传部、县组织部、县公安局、县交通局牵头,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搭建多个平台助推农民工工作健康发展。例如:承办全市农民工工作联盟研讨会,展示长宁农民工工作成果,为全市研讨农民工工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协调县委、县政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召开全县返乡农民工代表座谈会,收集农民工创业者的困难诉求,并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家的诉求;定期组织县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协调会,共同商讨农民工服务保障、农八条政策执行等工作,并通过与省、市相关领导面对面深入交流学习,为下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指明方向。
引导返乡创业就业——打开“新路子”
“外出是经历,回乡是意义。能在这片熟悉的土地工作,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是今后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是不少长宁返乡创业人内心的真实所想。长宁县把力促返乡创就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推广“建家、回家、安家、兴家”四家模式,切实做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使用、管理和激励等工作,千方百计把有能力、有觉悟、有志于为家乡服务的农民工吸引回来、使用起来,让更多农民工创业致富,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首先,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协会,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发培育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才,以创业、创新、联谊、联合为宗旨,弘扬拼搏创业精神,探索创业创新的经验,打造一只优秀返乡创业创新队伍。2012年以来,长宁县返乡农民工15464人,创办企业2113个(其中年产值高达50万元以上企业144个)。其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长宁县农民工服务中心闯开思路应势而为,积极为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搭建线上招聘平台,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
展开多方服务——温暖“心窝子”
子女入学难、薪资发放难、购房难、看病难、办事难、读书难……这些问题成了农民工的“心病、心结”。长宁县通过线下走访、座谈,线上写信、通话等形式慰问返乡农民工20042人,未返乡农民工1345人,用心用情了解农民工的“心病、心结”,对症下药,用实际行动帮扶解困,有效推进农民工“病结双解"。
2021年,全县共解决进城务工子女1799名学生就读,8家县级部门牵头完成留守儿童“微心愿”,建成覆盖全县1000余留守儿童的11个“童伴之家”;开展根治欠薪春季行动、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建立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图书馆分馆13个、书屋163个;在全县140个村放映1000场红色电影,开展惠民演出4场次;为农民工免费提供艾滋病检查6620人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400人次,宫颈癌、乳腺癌筛查3000多人次。对农民工在县城首次购买首套住房实行最高3万元的补贴,截至目前,已受理农民工购房补贴1464户,预计补贴金额2899万元。
为农民工办实事就是为乡村振兴谋福祉,一直以来,长宁县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切实解决群众所需、群众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农民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胡健 杨润梅 胡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