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红色热土 铭记英雄

——访山东省金乡县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馆长张君伟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2-10-20 11:16:34    《人民周刊》

布衣碎片,血迹斑斑。收藏在山东省金乡县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中的血衣残片,乡亲们认得,这是王杰留存于世的珍贵生命印记。1965年7月14日,随着训练时一声意外的巨响,义无反顾扑向爆炸点的王杰,年轻的生命被永远定格。

乡亲瞻仰他,故乡纪念他。19岁的王杰决定参军时不会想到,23岁的王杰扑向炸点时更不曾料到。年轻的烈士、短暂的一生,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在2022年10月王杰烈士诞辰80周年到来之际,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馆长张君伟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述说家乡对烈士的追思。

 

洪水中的少年,光辉时刻的预演

红砖白墙,木门质朴。若非金黄色五角星在门檐上方闪烁,行人或许会将这里视作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

这处建筑位于金乡县城正北方约4公里处,王杰烈士出生的原华堌村内。村庄以王杰故乡为荣,如今已经更名为王杰村。

 

山东省金乡县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馆长张君伟在馆中讲解。

(受访者供图)
 

“这里是金乡县最早为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英雄王杰而建的纪念馆。”馆长张君伟介绍,馆内珍藏的血衣残片、《王杰日记》影印件、照片和画作等实物与资料,都是故乡人民纪念英雄王杰、弘扬王杰精神的宝贵财富。

在19岁参军以前,王杰是华堌村一名忠厚善良的普通少年。家乡人最了解他的成长故事,纪念馆展陈的第一部分,便以“红色热土育英雄”为主题。

王杰诞生的1942年,新中国尚未成立,多数村民生活贫苦。与王杰童年和少年有关的物件,存世者极少。展览别出心裁,汇集起王杰与家乡亲友的一幅幅合影、创作出表现王杰成长历程的一幅幅画作,呈现出聪明好学的王杰、乐于助人的王杰、爱憎分明的王杰……其中有不少动人的故事,至今仍然传颂在家乡人口中。

1957年夏秋之交,王杰尚不满15周岁。金乡县遭遇特大洪水,多处河道决口,华堌村也陷入洪灾。村里紧急组织村民转移。行至半途,王杰突然想到,大队的枣红马还拴在马棚!顾不上过多思量,他直接跳进水中,直奔牲口棚。人与马泡在水里,解开缰绳颇费力气。他刚刚牵出马匹,牲口棚就因雨势凶猛、洪水冲击而坍塌了。

大雨倾盆,河水猛涨。流经华堌村的万福河河段,也面临随时决口的危机。王杰不顾自己全身湿透、身处险境,又找到父亲和三叔,一同将自家门板卸下,扎成木筏,在水中一趟趟往返,把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一批批送上河堤。

少年时代的奋不顾身、舍己为人,仿佛是王杰多年以后勇扑爆炸点时刻的预演。张君伟说:“王杰从小就积极向上、见义勇为,在入伍前就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公无私、志向远大的好少年。”

 

军魂的光芒,在青年品格中闪耀

无数青年都梦想过戎装与战场。19岁的青年王杰,用自己成年后的第一次重要抉择,将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近在咫尺的现实。

那是1961年8月,带着对火热军营的憧憬,王杰报名参军,走进了部队大熔炉。“军魂塑造了王杰,军营生活点燃了王杰人生的激情。”张君伟说。

青年王杰的激情,表现在踏实肯干的行动、不辞劳苦的付出。1962年初春,王杰入伍仅半年时间,还是一名新兵战士。一天深夜,他所在的工兵连接到命令,执行架桥任务。春寒料峭,冷风袭人,战士们仍身着棉衣,施工不便。王杰率先脱下棉衣,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水里,双腿全部没在冷冽河水中。水下打桥桩,必须6人下水协同作业才能完成。冷水刺骨,10分钟后,5名战士全部无法坚持,换上岸来,而王杰撑下两班轮换,奋战20多分钟才上岸。将河水浸湿的衣服拧干,穿上棉衣,他甚至没有多做休整,不声不响地又回到奋战的战友身旁,汇入抬桥桁、搬桥板的行列中。

从军四载,稚嫩的脸庞变得坚毅,青涩的眼神变得果敢。王杰生前,家乡父老或许并未细致地观察过青年眼角眉梢的改变。几年以后,军人王杰的照片在纪念馆里永远停驻。在纪念馆展陈第二部分“革命熔炉火最红”中,乡亲们看到,面庞变得舒展、眉眼更加分明的王杰,神情间的朴实敦厚依然如故。

“在军营,王杰热爱学习、苦练本领,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歌。”张君伟认为,是部队大熔炉激发出了王杰本性中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品格,“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远闪耀着军魂的光芒”。

 

金乡的孩子,人民的英雄

若是循着王杰的生命轨迹寻觅,19岁参军以后,他跟随部队训练备战、救灾修桥,北赴内蒙古、东行沂蒙山区、南往江苏,难有机会再返故乡。

家乡父老不会预料到,就在江苏省邳县,一次普通的埋排雷和爆破训练任务中,炸药包会意外爆炸。千钧一发之际,原本有机会避开炸点的王杰,竟依然如少年时那般义无反顾、舍生忘死,为了保护在场民兵和人武干部,勇敢扑向炸点……以一己之躯,换取12人性命,他是金乡的孩子,更是人民的英雄。

“我们作为家乡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将王杰精神传承好、发扬好。”张君伟说,在金乡县,传承弘扬王杰精神已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系列王杰精神学习研讨活动正在深入开展,纪念馆也承载起了褒扬先烈、教育群众的神圣使命,“要让榜样的力量,鼓舞后来人不断前进”。

王杰烈士纪念馆西侧,一处占地约300平方米的闲置公社粮仓,2017年被改建成王杰精神大讲堂。木质长桌椅简约朴素,四周墙面上张贴着王杰的照片与画报,用文字讲述着王杰短暂却绚烂的生命故事。不时有宣讲活动在这里举办,王杰写在日记中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字在墙壁上高悬,感染着前来参观的一批又一批瞻仰者。

“王杰用生命诠释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已经凝聚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张君伟说。王杰牺牲不久,家乡于1968年为他建起纪念馆,安放他的照片遗物、铭记他的生平事迹、传承他的精神力量。远行的孩子被接回家,一代代乡亲用目光守护着他、用乡情温暖着他。

(《人民周刊》2022年第18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更鲜活地讲好党的故事
下一篇:学习践行 永不过时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伟大成就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伟大成就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