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活看点】
李中庆:雕刻工艺美术师。他将雕刻主体以35至45度角斜立于底板的独特雕刻技术应用于实践,并带领自己的团队完成了潮州广济桥上亭台楼阁的木饰构件木雕制作和安装,为广济桥的成功修复作出一定贡献。他先后被授予广东省“南粤工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走进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东潮木雕艺术馆”,一幅展现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美丽生态的木雕作品《朝露云林》跃入眼帘:只见一只孔雀拖着华丽的尾屏,落在一株高大的榕树主干上,羽毛细如发丝,栩栩如生;榕树枝繁叶茂、最细的气根直径仅0.5厘米……这种镂空雕与深浮雕技法的运用,展现了雕刻主体的空间立体感。这一佳作正出自“东潮木雕艺术流派”创立者、雕刻工艺美术师李中庆(见图)之手。
右手握着斧头,左手拿着雕刻刀,当记者见到李中庆时,他正在工作坊内对着一块楠木进行凿刻……40年雕刻手艺人生涯,让李中庆对雕刻技艺形成了独到的理解。
李中庆出生于浙江东阳,17岁开始跟随师傅学习木雕手艺。“当时拜师学艺的时候,我们就是用一把雕刀,不断凿刻,反复操练,一天下来,双手常常僵硬疼痛。”日复一日的苦练,让李中庆练就了扎实的刀法和凿坯手艺。
1991年,李中庆来到潮州一家木雕厂工作。在李中庆心目中,潮州与东阳一样,都是学习和掌握木雕艺术技能和本领的好去处。
“第一眼见到潮州的金漆木雕,我心里很震撼:它立体感很强,又能把蟹篓雕得这么生动!”李中庆说,东阳木雕是在房间里做家居装饰用的,比较细腻;而潮州木雕多用于屋檐和顶梁上,因此风格比较立体,也比较粗犷。
“我就在想,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把立体和平面的两种技术相结合?”李中庆第一个尝试的契机,就是把汕头大学一位美术老师的作品《八骏图》变成木雕壁挂。
在创作过程中,李中庆不断琢磨:对骏马的刻画,既需要潮州木雕的粗犷,表现马的彪悍与力度,也需要东阳木雕的细腻,刻画骏马丰富的神态。于是,他在实践中用通雕的技法雕刻腾空奔跑的马腿,使之产生离地腾空之感;在马的身体不同部位采用镂空技法,凸显出立体感,在原野背景的表现上将浮雕和沉雕相结合,把骏马奔驰的气势生动地烘托出来……
“骏马好像3D电影一样冲出来,腾空跃出,立体感扑面而来!”李中庆创造性运用35至45度角斜立于底板的独特雕刻技术,“角度大了就会有坠落感,看起来不稳固;角度小了立体感不够。”李中庆说,这个数值是平面雕刻立体感的关键,也是东潮木雕的艺术特点与难点。
2005年至2007年,李中庆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潮州广济桥的修复工程。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修复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其中亭台楼阁的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屋顶、梁架、匾额、浮雕以及门窗上,工艺难度和质量要求都很高。
“作为手艺人,遇到困难就得想办法解决。”带着这样的信念,李中庆和团队开始工程施工。根据原先设定,榫头和榫孔之间误差为0.3毫米,实际操作中李中庆发现,十几米的梁竟然根本插不进去。“木头之间一定要有余地,不然卡死了容易折断。”李中庆反复在现场研究,最终把接榫处的误差指数修改为0.8毫米,同时将榫头下部变圆,让木头成功接榫。
“传承不是死守过去,融合创新才能超越现在。”这是李中庆独到的见解与心得,也是他所钟爱的雕刻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本报记者 洪秋婷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