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

心无旁骛专攻“冷门”

黄晓慧    2022-03-24 15:24:13    人民日报

“一块金属玻璃,放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个大气压下,结构、性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将出现哪些新奇的现象?”在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实验中心,研究员曾桥石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地专攻冷门的金属玻璃高压物理学。世界上深耕这一领域的科学家不多,曾桥石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一追就是17年。

2015年9月,在美国从事基础研究多年的曾桥石,听闻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高科中心”)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欣然加入。

这是一家由中科院外籍院士毛河光创立的新型研发机构。“2012年,我提出建立一个独立的科研机构,在全球招揽精英人才,做什么研究课题由科研人员自己说了算,人员招聘不受编制限制,机构经费采取包干制并按实际人员规模和实际需要逐年递增。”毛河光说。现在,高科中心有40多位研究员,一半是外籍,科研人员采取扁平化管理,只有主任和独立研究员两个层级。

“每个研究员每年年中会向高科中心主任做一次面对面的年度课题进展汇报,并根据科研进展和课题规划申请下一年的经费,不需要反复填表、逐级申报,程序最大程度简化。这样一来,节省下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全部扑在科研上。”曾桥石说。

创办近10年,高科中心在多个不同方向取得重要成果。例如首创基于地球深部高压化学反应的引擎理论,能在统一理论框架下解释包括地球氧气产生、地质运动、气候和生命演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毛河光说,高科中心的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关键在于国家主管部门的充分信任和对科研经费的科学、高效管理。除了依法依规的常规财务审计,其余一切从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好文物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下一篇:太空授课,深播科学种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