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提高政策措施协调性 努力恢复和扩大消费

2022-12-30 11:47:16    证券时报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国内外多家市场机构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的积极效果显现,2023年消费将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大宗消费是明年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主要抓手,支持住房改善消费要发挥重点城市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此外,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和系统性也十分重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12月29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着力稳定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支持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促进家电家居消费,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同时,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优化消费平台载体。

政策暖风改善市场预期

疫情暴发三年来消费受影响最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近期在“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直言,2020~2021年,居民消费平均实际增长率仅为4.4%,主要是受到疫情冲击影响。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1%。12月相关数据也显示最终消费仍不乐观。不过,随着近期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相继推出,《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印发,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政策暖风频吹,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预期。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2023年在投资和出口都趋弱的背景下,要稳住经济大盘,发力点应该在消费。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认为,消费将是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预测,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达4.8%。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的观点更加乐观。他认为,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叠加促消费政策加码,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修复至8%左右,节奏上前低后高。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指出,本轮疫情高峰估计在1月中旬附近,并在春节假期后逐步回稳,这段时间累积的需求将会释放,推动消费最早在明年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逐渐反弹。

大宗消费是主要抓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住房改善与家电、家居消费密切相关。有关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短期看,恢复和扩大消费还是要先把大宗消费“大头”抓起来。

对于支持住房改善,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应该围绕重点城市改善型居住购房需求比例有所提高的客观事实,优化调整限制性政策,有效降低换房和购买二套房成本,合理有序释放改善型需求。“重点城市包括高能级城市、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战略接续成长城市等,这些城市示范作用、带动效应均较强。”庞溟说。

汽车消费方面,2023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将继续免征,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稳定增长的预期较为一致。对于稳定增加汽车消费,市场普遍更加关注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的走向。根据规则,本月底部分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将终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一份11月份调查数据显示,当月受访经销商中,超过七成希望车购税减半政策能够延续至明年,更有一部分受访对象希望车购税减半政策加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根据目前车市碳达峰和新能源发展现状,建议以三年为期,引导购置税减征政策平稳退出。

餐饮消费也是构成消费的“大头”。宁吉喆表示,疫情严重影响了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生存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将在防疫优化措施取得积极效果后率先恢复成为机构较为一致的看法。野村中国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主管史家龙表示,抛开短期的不确定性,本地服务(例如外卖和店内服务)和旅游业务可能会率先复苏,因为这两者已经是国内消费者生活的重要部分。申万宏源证券零售电商首席分析师赵令伊对记者表示,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将率先引领本土餐饮行业修复。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加大力度保障就业岗位有利于稳定居民收入预期。”高瑞东表示,考虑到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冲击较大,若想在短期内实现提振消费的目标,可以适度考虑通过发放消费券、增加转移支付等方式,改变其消费倾向持续偏低的情况。

李迅雷认为,当前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显得非常重要。从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利益分配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看,建议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政府部门向居民部门转移收入。一是定向转移,即定向给低收入群体进行转移支付。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实现普惠制,考虑到地方财政的困难,建议2023年中央财政发行1.5万亿元特别国债,向全体公民发放消费券,规模不低于人均1000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李迅雷认为,一方面要多管齐下,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另一方面,为居民部门提供新的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这需要在政策上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已经提出,要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增加居民投资收益。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洪涛对记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改善消费条件。与消费相关联的政策有收入分配政策、财税引导政策、消费环境优化政策、产业促进政策、区域倾斜政策、消费金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疫情防控政策等。当前各种支持政策已经出台了很多,但在疫情背景下,政策效果往往会打折扣。因此,提高相关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对于恢复和扩大消费十分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贸大省如何出海抢单
下一篇:纠结补贴不如优化产品结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