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万亿元组合式税费政策“减”出发展动能

2022-12-29 10:44:27    上海证券报

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分批推出,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将超过4万亿元。市场主体享实惠“轻装上阵”。

税费支持政策加力扩围

从年初出台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到5月份将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到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再到8月份以来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续缓缴部分税费、支持企业创新阶段性减税等税费支持政策,政策红利步步扩围、次次加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230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3.5倍。

这一年,税费支持政策力度空前。实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总规模约2.4万亿元;切实加大退税资金保障力度,执行中扩大收费行业范围,加快退税进度。

这一年,税费支持政策发力精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特殊困难行业的减税力度,阶段性降低和缓缴社会保险费。

这一年,税费支持政策综合施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组合式退税、减税、缓税、缓费并举,以“真金白银”助企纾困发展。

“据统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过4万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说。

企业获得感实实在在

各项税费支持政策积极作用不断显现。税务部门监测的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了5.3%,其中装备制造业下降9.6%。

与此同时,二季度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扭转了前期下滑局面,三季度以来同比增长3.4%,呈现回稳向好势头。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是今年政策的“重头戏”。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从政策效应看,留抵退税是“真金白银”,发挥了为企业“输血”“活血”的积极作用。

——截至11月10日,工业企业共退税8313亿元,帮助盘活流动资金。全国退税工业企业购进金额同比增长12.1%,退税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3%,助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截至11月10日,小微企业和旅游、民航、铁路、道路运输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困难行业,分别退税9178亿元、5092亿元。三季度以来,小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0.8%,比二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困难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截至11月10日,高技术行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退税4056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比全部企业高3.8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比全部企业高5.4个百分点,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

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有望增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定调是“加力提效”。对此,许宏才解读称,“提效”的表现之一是完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

“明年减税降费宜落实前期政策,不宜再追求减税降费的规模,而是侧重效率和效果。”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

一批税收优惠政策已经明确延期至明年年底。比如,延续年终奖优惠计税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延续对新能源汽车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11项涉及科技、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税费优惠政策政策延至2023年底。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表示,考虑到2023年的减税缓税政策仍将部分延续,这部分规模预计约为1万亿元,全年狭义财政收入规模预计约在22万亿元至23万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在今年推出大规模企业端减税降费举措后,明年企业端继续大规模减税降费空间不大,财政支出或主要向居民端和需求侧倾斜,着力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力促有效内需改善。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贸大省如何出海抢单
下一篇:实现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