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开足马力稳经济 长三角工业增加值延续上升势头

2022-12-28 10:44:11    上海证券报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落地,长三角地区工业生产正延续平稳恢复态势。从各省出炉的经济数据来看,苏浙沪皖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增加值均保持上升态势。

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上海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5.1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5%。浙江方面,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为1926亿元,同比增长1.7%。江苏11月规上工业生产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6.7%。安徽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

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有力支撑。以江苏为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11月分别同比增长11.1%、9.0%,分别高于江苏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85.7%、30.9%,是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的主要动能。电气机械、汽车两大行业在新能源相关产品需求以及新建投产企业拉动下,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11月当月分别同比增长22.7%、24.5%。同时,安徽11月汽车制造业也同比增长36.2%。

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上海社科院杨建文研究员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长三角工业制造业的增长表现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这个区域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比较强,安全水平比较高。产业链韧性指的是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仅在于原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资源要素集聚度比较高,而且在于产业能级和产业组织的完善程度。

“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了工业投资的增长,由此产生的直接需求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的工业技术装备,带动的产业是装备制造业,而这一块正是支撑长三角近几个月规上工业增长的主要细分领域。”杨建文说,除了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增长项,带动了相关元器件和配套产业发展(如车用钢材),既保证了稳定的供应,又促进了相应的增长。

目前,为了奋力实现2023年一季度经济“开门红”,长三角各地已开足马力,以实现“六稳”“六保”。

在上海,12月27日,总投资575亿元的63个张江科学城重点项目签约入驻或开工,项目普遍为总部型企业、研发基地或研发中心,凸显张江科学城创新策源作用。今年以来,浦东新区积极推动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推动张江与临港新片区、外高桥、陆家嘴、金桥、世博等区域联动发展。目前,张江科学城有87家上市企业,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38家。

为将“施工图”变为“实景图”,临港新片区正按照“五个重要”要求,推动重大功能性机构尽快落地,加快打造特殊经济功能,结合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开展更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根据最新部署,2023年,临港新片区将以制度创新加快打造特殊经济功能,以民生项目推动南汇新城生活提质,以顶科品牌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2023年,临港新片区将继续擦亮“双特”名片,在扩大开放中进一步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更好发挥沿海捎带、船籍港等政策优势,加快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新扩区域建设,让制度创新成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浙江省杭州市12月27日发布“抢先机、拼经济”30条政策,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经济稳进提质,推出了暖心关爱用工、消费增长、产业链稳增长、“双百双千拓市场”、扩投资攻坚五大行动。其中,“暖心关爱用工行动”政策措施5条,主要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券、给予企业各类补贴等形式,鼓励和倡导省外员工留杭稳岗。“消费增长行动”政策措施8条,主要针对元旦、春节假期,在展会活动、文化旅游领域,推出一系列拉动消费活动,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补贴补助。“产业链稳增长行动”政策措施9条,主要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信息软件业予以奖补,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杠杆对产业的支撑保障。

杭州市商务局表示,2023年全年,杭州将组织150个以上外贸团组,参加100个以上境外展会,实现出境企业超过3000家,年新增外贸订单1000亿元。其中,一季度计划组织50个团组,近1000家企业参加境外展会,主动出击抢抓订单。

为了稳外贸,在上海港,全体上港人正奋勇前行,各集装箱码头现场开足马力,实时把控作业进度。据统计,12月25日,上海港集装箱单昼夜吞吐量突破15万TEU,达151294TEU,为尽快消除船舶压港,恢复各码头公司正常作业生产秩序打响了第一炮。

在宁波港,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下属各单位铆足干劲、奋力冲刺,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18时许,宁波舟山港今年已完成铁路货运量2808.6万吨,同比增长4.46%。这是宁波舟山港年铁路货运量首次突破2800万吨,并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贸大省如何出海抢单
下一篇:全国多地推出务实举措 企业稳岗留工保生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