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韧性强不强 关键看创新

陈发明    2022-12-27 11:14:41    经济日报

前不久,在一家科技型骨干企业采访时,听到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技术创新速度快,让企业连“吃老本”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近几年,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凡是在市场冲击中展现出强劲韧性的企业,要么凭借资源禀赋坐享红利,要么依靠创新能力安身立命,要么兼而有之。

资源开采有枯竭之日,但技术创新却永无止境。越是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不断优化创新模式的企业,越能经受市场冲击。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企业面临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与原创技术突破的考验将进一步凸显,特别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后劲不足、拳头产品不多等问题。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这些重要论述,既指出企业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突出地位,也为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培育竞争优势指明了方向,蕴含着新时代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路径:企业创新应吸收消化各种创新主体的成果,以机制创新实现共赢;企业成长需统筹各类发展要素一体推进,以管理创新实现共生。

因此,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韧性强不强,关键看创新能力;创新动力足不足,关键看融合程度。

一方面,要推进外延式融合。在创新链上,不断探索产学研统筹发力、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加快更多成果转化;在产业链上,拓展上下游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合作空间,立足长远开展产品研发,带动产业链升级。

另一方面,要培育内涵式融合。近些年,不少企业在内部打破壁垒,树立起“全员创新”“技术营销”等理念,通过实施内部“技术挖潜”,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激发创新活力。让懂技术的人走向市场了解需求,让懂市场的人走进实验室了解技术,不仅加强了产品研发的针对性,还提高了市场营销的精准度。

创新,是企业的必答题,也是没有终点的长跑。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理应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智慧。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新推动证券业更好服务实体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