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险资可持续投资面临新机遇

于 泳    2022-12-21 12:43:00    经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步伐加快,ESG投资理念也逐渐被保险资管机构重视。ESG投资理念包含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其核心是将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投资实践相结合。ESG投资关注投资的长期价值和社会效益,以此实现投资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回报的协调一致。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近10年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13家增至33家,管理资产规模从4.98万亿元增至21.35万亿元,年均增速15.8%,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稳步增强。未来,将在践行ESG投资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上有新作为。

投资理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创设的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产品及资产支持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系列金融创新工具快速发展。目前,各类产品存续数量达3494只,存续规模6.37万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7.33%,已成为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

中再寿险总经理田美攀认为,ESG投资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契合我国现阶段发展需要,是保险机构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桥梁。因此,创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的ESG投资理念,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体系,势必将成为未来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保险公司的负债特征,决定了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的特点。保险资金作为保险公司的一项重要负债,具有负债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这也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要以安全性为主,在确保期限匹配的前提下,实现收益覆盖,以满足未来赔付要求。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4.53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86万亿元,债券10.03万亿元,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97万亿元。

在投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保险资管公司开始在决策中引入ESG投资理念,以弥补单一的财务性指标的不足。比如,中国太保把ESG作为践行“长期主义”的重要战略。2021年3月份,中国太保将原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委员会调整为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及ESG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再上台阶。中国平安将ESG因素全面融入包括保险业务在内的公司核心业务发展战略之中,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型,明确ESG管治体系和ESG关键议题与风险的识别、评估、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平安集团可持续保险政策声明》,提出可持续保险四项原则。新华保险从ESG评分体系出发,完善适应ESG投资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实践,推动权益投资引入市场上成熟的ESG评分体系,固收投资建立公司信用投资交易对手ESG评价体系,持续迭代自身投资风险监测和预警理念,针对高污染、高碳排放的行业做出详细的风险研究和投资规划,加强公司投资组合中对ESG相关因素的持续监控。友邦人寿自2016年就将ESG融入投资组合管理中,逐步搭建起成熟的框架,定期对被投资主体进行ESG问卷调查,通过ESG打分卡进行审查和评估,对未能达到标准的投资仓位进行剔除,并增加对满足ESG要求的优质企业投资。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早在2018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就发布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绿色投资倡议书》,引导保险资金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构建“绿色”保险资金投资新体系。2022年9月,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又发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ESG尽责管理倡议书》,提出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力,引导被投企业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圈,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来自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投资项目中涉及绿色产业的登记(注册)规模达1.05万亿元;股权投资计划投向中涉及绿色产业的登记(注册)规模为351.40亿元;保险私募基金投向中涉及绿色产业的登记(注册)规模为838.04亿元。

但随着保险资金ESG投资如火如荼地发展,也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以ESG评级或业绩指数为产品的评级机构约有600家,相比之下我国ESG评价体系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企业ESG信息披露不足,披露主动性低,导致我国ESG评价体系的数据源受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国际评价指标、指标重要性权重分配或不适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国内不同评级体系之间的评价结果存在差异,需提高评价体系中定量成分占比,并推进ESG指标的规范化。

传统投资理念主要关注投资标的财务价值,而在ESG理念下,需要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也融入投资评价体系中。如何合理量化ESG理念下的非财务价值,并与现有投资体系有机结合,以优化投资组合收益表现,是ESG背景下投资理念和方法论面临的重要挑战。田美攀认为,目前欧美市场已初步建立ESG理念下的投资框架,但由于社会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无法直接套用在国内市场。我国保险机构仍需从实际出发,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积极探索适用于我国自身国情的ESG投资理念和体系化的投资方法。

调查显示,虽然部分保险资管机构对ESG投资了解程度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大部分都已经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其中,影响险资机构将ESG纳入投资分析决策的前三位主要因素分别是投资风险管理、政策监管趋势以及履行社会责任。这也充分体现了险资机构开展ESG投资,对内是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对外则是政府监管部门和践行社会责任的推动。

今年6月份,我国首部企业ESG信息披露指引——《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该团体标准划分为环境、社会责任、治理三大维度,规定未来ESG报告将以年度报告形式,在自主选择平台或政府监督部门指定平台披露,采取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涉及企业信息披露四级指标体系和118个具体指标。

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风险管理负责人曹静认为,总体来看,当下我国的ESG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欧洲、美国相比,未来拥有更大发展空间。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从监管政策、资金引导和投资理念3个角度加速推动ESG投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ESG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5年至10年,我国ESG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政府及监管层面有望统一ESG信息披露标准,扩大强制性披露范围,完善ESG评价体系,促进ESG评价结果落地应用,并提高整个市场的ESG认知。

养老投资受青睐

近10年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保险业70%以上的资金,从4.94万亿元增至17.83万亿元,年均增速14%。同时,还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等超过4万亿元的其他长期资金,占管理资产规模的比重从0.71%增至16.48%。11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业内普遍认为,养老领域投资符合ESG投资原则,成为保险资金关注的重点。

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等特性,与养老资金等长期资金高度契合。保险资管产品具备长期资金管理、规范投资运作、多元投资选择及产业链构建等能力,是完善个人养老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保险资金发挥产业链优势,创新发展全周期的养老保障服务,进一步深耕布局全产业链,将养老保障服务从金融端延伸至产业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理念上,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投资周期长,需匹配久期较长的资产。ESG投资的本质则是筛选出具备长期价值创造特征的投资标的,这与保险资金所坚持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契合。在风险收益上,保险资金投资关注投资对象的长期价值基础,重点考虑资产的长期稳定收益,对投资组合中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等都有严格要求。ESG投资则同样围绕能否获得长期收益,对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考量,契合保险资金的风险收益管理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以泰康保险、中国人寿、大家保险等为代表的保险机构纷纷布局康养产业。从发展模式上看,现有的养老社区主要分为重资产、轻资产和轻重结合模式。重资产模式通常是保险公司直接投资开发并运营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地产项目,集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三个角色于一体。轻资产模式则主要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下的养老服务,借助于公共医疗资源,打造嵌入式医养服务模式。此外,还有部分机构选择轻重结合模式,即保险公司较少参与到房地产的开发中,更多地将资金运用于提供养老社区后续的护理和运营支持。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健康产业与保险业天然高度契合,共同关注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投资养老产业,可提升保险端的竞争力,同时促进投资端优化资产配置,符合ESG的投资原则,能够助力保险公司实现内涵式增长和差异化竞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陆市场是两岸经贸发展稳定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