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美调降加息预期应对国债市场风险

2022-11-15 10:08:15    经济日报

如果今年年初有人断言,美国股市会在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之下强力上涨,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然而,这情景在上周真实出现了。由于通胀数据明显回落,市场对美放缓加息的预期迅速提升。不过,美国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缓解,美国当局借此释放加息放缓信号,恐怕还是为应对激进加息引起的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

美国劳工部当地时间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7.7%,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0.6%和7.9%。数据回落令市场下调美联储12月份加息75个基点预期,提升加息50个基点预期。同时,多位美联储高级官员不断释放放慢加息步伐的口风。如达拉斯联储主席洛丽·洛根说,10日公布的CPI数据缓解了对通胀的担忧,“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加息,但加息节奏可能放缓”。受此影响,美国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0日大幅上涨,其中前期受美联储加息打压明显的亚马逊、苹果等科技股大幅上涨,科技板块涨幅高达8.33%。

数据回落让市场倾向于相信美国通胀正在降温,似乎也缓解了对继续激进加息的担忧。不过,去年同期至今美国通胀水平持续居高不下带来的基数效应似乎被淡化了。2021年美国10月份CPI涨幅为6.2%,相较于当年7、8、9三个月5.4%上下的水平大幅提升,可见去年同期通胀基数较高才是如今数据放缓的关键原因。同时,尽管10月份核心CPI指标有所放缓,但技术性调整因素居多,持续大幅下降难以为继,一些关键指标如房租等依然坚挺。11月11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对外谈到10月份通胀数据时就表示,“居住类成本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在未来多个月里给通胀施加上行压力”。

有分析指出,仅凭单月通胀数据变化就判断美将放缓加息,理由其实并不充分。一众美联储高官近期释放加息放缓的口风,当然可以理解成一种管理市场心理预期的行为,但结合美联储激进加息、加快缩表、美元指数暴涨导致各国抛售美债等因素看,恐怕美国当局应对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风险的考量要更多一些。

自今年3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6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升至2008年1月份以来最高位。同时,美联储于6月份启动缩表,并从9月份开始出现明显提速。通常情况下,美国利率水平越高,购买美国国债的意愿越低,资金抽离使得国债收益率随之调升,这也导致贷款成本更高,并引发股市暴跌。

如今,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攀升,中长期有关指标从年初的“破2%”到现在已有接近“5%”的苗头。有分析指出,“尽管货币市场短期流动性无虞,但美国国债市场已表现出流动性恶化的趋势”。不仅如此,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外溢效应也形成反噬。美联储激进加息,美元急剧升值,在全球范围产生严重破坏性后果,令不少国家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一些国家陷入货币或债务危机,不得不大规模抛售美债来应对,这又进一步对美国国债收益率形成上行压力。

此次通胀数据公布前夕,被视作观察美国经济衰退重要指针的美国2年期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幅度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同时,美联储隔夜逆回购规模保持在2万多亿美元规模已有时日,反映出大量资金并不认同当前市场估值,宁愿躺在美联储的账户上吃微薄的利息,也不愿意冒风险进入美国国债市场。这种紧张局面直至10日通胀数据公布后才有所缓解。当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跌约32个基点,收于3.82%。

如此看来,10月份美国通胀数据下降既缓解了市场风险,又给美联储放缓加息提供了理由,借用美国人的话说,这真是一次“政治正确”式的数据回落。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企业信心逐步恢复,外贸发展基本面稳固
下一篇:推动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