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近五成 助力实体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2-11-07 11:00:09    中国证券报

数据显示,按发行起始日统计,截至11月6日,今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为7130.32亿元,同比增长约48.85%,今年前三季度发行金额已超去年全年。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绿色债券标准统一和行业规范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正加速扩容。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激发市场大规模的资金需求,预计低碳转型债券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债券品种日益丰富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统计,2022年6月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除了规模扩容外,支持绿色发展的债券品种也不断推陈出新。今年6月,上交所修订发布特定品种公司债券指引,新增推出低碳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品种。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转型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低碳转型领域,包括电力、建材、钢铁等行业具有低碳转型效益的项目。目前其票面利率平均水平在3%左右,普遍低于其他债券,对于企业而言,有明显的融资成本优势。

目前,低碳转型债券及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品种正在诸多领域扩展。

日前,国内航空业暨飞机经营性租赁业的首只低碳转型债正式落地。10月23日,中国飞机租赁发布公告称,该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中飞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已完成发行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为270天,票面利率为3.56%。该融资券获得了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低碳转型债券认证。

9月19日,国泰君安助力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可续期公司债券(第二期)(低碳转型挂钩)完成簿记。本期债券为全国首单“科创+低碳转型挂钩”双贴标债券,发行规模30亿元,5+N年期品种票面利率3.21%,3+N年期品种票面利率2.7%。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引发市场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因此低碳转型债券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李勇表示。

“头雁”作用凸显

近日,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公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积极服务“双碳”目标,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绿色债券承销方面,大型券商的“头雁”作用凸显。据10月28日中证协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券商承销管理绿色公司债券合计金额1349.32亿元。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主承销(或管理)绿色公司债券(含资产证券化产品)金额最高,为288.85亿元;中信建投次之,为162.48亿元;中金公司位列第三,为94.52亿元。

10月24日,中信建投公告称,2022年1月至9月,公司主承销60只绿色债券,主承销金额390亿元,其中碳中和债券金额82亿元。

10月23日,中信证券公告称,2022年1月至9月,公司加大绿色产业投入,承销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91只,承销金额442亿元,同比增长88%。

同日,国泰君安公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共发行49只绿色金融债券,融资规模783亿元;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十年来,公司发行绿色债券规模逾3000亿元;华泰证券披露,2022年1月至9月,公司共承销绿色债券26只,承销规模152.06亿元。

此外,券商也正在推进与绿色发展有关的多项业务,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助推器”作用。国泰君安公告表示,公司持续推进FICC碳金融业务,2022年前三季度交易量超340万吨。中信建投透露,公司为绿色产业相关的12家上市公司提供股票融资服务,融资金额为356亿元。中国银河公告称,公司参与首批碳中和ETF基金做市,推出全球首只覆盖亚太地区的低碳ETF并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为绿色低碳权益金融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

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

李勇表示,近年来随着各类监管政策支持,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及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绿色债券市场或呈现“供需双赢”的格局并快速扩容。

7月29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绿标委”)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明确绿色债券定义及四项核心要素,进一步明确募集资金应100%用于绿色项目,实现了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接轨。

今年9月,经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报备,绿标委正式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结果,合计18家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对于推动绿色债券市场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李勇认为,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充分发挥绿债市场“看门人”角色。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需要帮助市场更好地识别绿色经济活动,引导资金准确投向绿色领域。此外,应合理量化环境效益评估指标并更好地在项目间进行横向比较,确保绿色项目达到预期环境效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企业信心逐步恢复,外贸发展基本面稳固
下一篇:10月份我国外汇储备由降转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