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我们这儿还有客户给今年圣诞节加单。”陶先生在浙江义乌从事圣诞树等圣诞商品出口业务,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圣诞出货季,加单现象较普遍。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临近,更为这个全球小商品重镇又添几分热度。眼下,不少义乌工厂在加班加点备足货源,以保证世界杯的生产订单。
“世界杯叠加圣诞季、‘双十一’、‘黑色星期五’等消费时点,中国商家将在11月迎来商机。”义乌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徐俨说。分析人士表示,我国不断完善的物流体系和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为义乌小商品走向世界舞台带来更多便利。
淡季变旺季
记者调研了解到,距离圣诞节只剩下1个多月时间,往年早已收尾的“圣诞出货季”,今年却意犹未尽。一些工厂甚至已开始为来年的圣诞订单做准备。义乌市津喜特圣诞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骏(化名)说:“现在更多是着手跟进明年的订单了,最近正在给订货商确认价格、打样,预计很快就会把明年的订单确认下来。”
义乌市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勤亮说,今年圣诞订单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对于明年的订单情况,他认为,国外客户会越来越早地下单,预计部分客户在今年圣诞节结束后就会陆续开始下单。
除了圣诞订单,随着世界杯开幕日临近,义乌制造的球迷服、喇叭、奖牌等商品正纷纷送往国外。
“10月底前,货都要发完。”在义乌经营体育用品生意的吴晓明正忙着给客户安排发货。这次世界杯,他还拿到了官方授权。
吴晓明说,三季度原本是小商品出口淡季,但今年由于有世界杯相关产品出口,反而成了旺季,“与去年同期相比,我们的订单增加了约70%”。
主营世界杯纪念奖杯、纪念章和钥匙链等周边产品的陈显春说,虽然这两年到义乌实地看货的外国商人少了,但海外需求仍强劲。
据义乌海关统计,前8月,义乌进出口总值达306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8%。其中义乌出口体育用品38.2亿元,出口玩具96.6亿元。按出口地区划分,对巴西出口75.8亿元,同比增长56.7%;对阿根廷出口13.9亿元,同比增长67.2%;对西班牙出口42.9亿元,同比增长95.8%。
高效跨境物流助力
不断发展的小商品出口,离不开畅通的物流支持。不少商户表示,配套物流迅猛发展使出口商品能在更短时间内到达订货商手中,这也是圣诞产品和世界杯相关产品销售周期可以延长的原因之一。
“义新欧”中欧班列为保障义乌小商品与世界的连接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浙江义乌铁路西站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仅需14天,比海运缩短近一半的时间。
H986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是海关为支持“义新欧”中欧班列快速发展配备的“神器”。利用X光扫描技术实现对货物的非侵入式查验,只用几分钟就可完成一个集装箱的查验。
目前,从义乌出发的中欧班列已实现100%提前申报,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0分钟。
义乌海关介绍,1月至8月共监管“义新欧”中欧班列1061列,监管进出口集装箱8.7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59%和16.65%。
为了让世界杯相关产品更快地运到世界各地球迷手中,9月中旬,物流平台菜鸟在义乌宣布开通世界杯海运专线,在短时间内特别整合了航运合作伙伴的运力资源,通过数字化的运营方式和高效的海外提货,为义乌世界杯商品提供中国至中东全链路的“门到门”物流服务。
外贸新业态助阵
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为义乌小商品出海助阵。
为应对样品摸不着、订单碎片化等现实困难,义乌大力发展“直播+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强化数字化连接线上线下,外贸企业正从传统批发出口模式转型为跨境电商模式。由义乌商城集团打造的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自2020年10月上线以来,已入驻逾6万家实体商铺,整合上下游200万家中小微企业,商品种类达500多万种,上半年累计交易额逾151.78亿元,同比增长138%。
在海外市场,一个个像微型“义乌市场”的海外仓纷纷建起,解决疫情下境外采购商无法现场采购、线上展示体验感不够等难题,如今已在全球陆续布局166家。“海外仓B2B模式突破时空限制,将义乌市场前移至海外,解决疫情下境外采购商无法来义采购、线上展示实物体验感不够等痛点。”义乌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朱毅说。
义乌在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解决了商户“单小、货杂、品种多”的贸易难题。自疫情发生以来,义乌还推行“市场采购2.0改革”。结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无票免税等优势,义乌发挥贸易和物流通道叠加优势,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模式,为跨境电商碎片化订单提供便捷的拼箱出口服务。
义乌海关数据显示,前8月,义乌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070.0亿元,同比增长17.8%;一般贸易进出口861.5亿元,同比增长54.6%。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近年来中国创新并重点培育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具有通关快、便利化、免征增值税、不退税等特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明说,自2013年在义乌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经过多年发展,试点单位已达39家。各地方、各部门积极推动市场采购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持续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